德川家康藉「征夷大將軍」之權威以瓦解豐臣體制

1600(慶長5)年9月15日,關原之戰落幕後,德川家康受天皇降旨,獲封征夷大將軍之職,從此成為名符其實的武家之首。此事發生於1603(慶長8)年2月12日。關原之役後的兩年半之間,家康為了登上將軍寶座而四處奔走。家康獲封的征夷大將軍一職究竟為何?又為何如此渴望該職?

諸大名之領地實為家康所賜

關原之戰獲勝後,家康迅速著手進行戰後處理,主要為以下3點。

① 以論功行賞的名義,調整諸大名之領國

針對在關原戰役裡參與西軍的大名,沒收或減封其領地,轉而分配給在東軍與家康並肩作戰且獲戰功者。

② 礦山之直轄化

將佐渡相川金山(佐渡)、黑川金山(甲斐)、石見銀山(石見)及生野銀山(但馬)納入手中,並融入德川家的財政體系。這些礦山的權益原屬豐臣秀吉家所有。

秀吉時代直屬於豐臣家的礦山(藍網底轉移為德川家所有) 佐渡相川金山 佐渡 久慈金山 常陸 黑川金山 甲斐 井川金山 駿河 茂住金山 飛驒 北袋銀山 越前 多田銀山 播磨 生野銀山 但馬 中瀨金山 播磨・但馬 石見銀山 石見

③ 掌控京都

設立京都所司代以維持治安,同時監視天皇、朝廷與西國(西日本)的大名。其中最為警戒之處,便是豐臣的根據地──大坂(譯註:大阪之舊名)。

無論何項政策,其目標皆為瓦解豐臣體制,其中特別重要的是①。變換領國,亦即所謂的「領地宛行」(りょうちあてがい),任命大名:「汝治理○○之國,石高為○○石」。此權限原屬取得天下之人的豐臣所有,以彰顯諸大名作為臣下之主從關係。

實施「領地宛行」之際,依照慣例會發放附有畫押(署名)的「宛行狀」(文書),但此時卻未出具文書,僅由家康的使者口頭傳達。

這意味著,當時家康尚未掌有發放文書之權限,僅為秀賴的「代理人」(譯註:原文為「名代」)。家康避免擅自出具文書而顯得橫徵暴斂,這可視為對於豐臣家展現出一定程度的考慮與尊重。

雖說如此,即便僅是口頭傳達,由家康傳達命令的這個事實,應該在諸大名心中留下了「領地乃拜家康所賜」之印象。

同時,此期間,豐臣秀賴自秀吉繼承日本總石高(譯註:日本幕府時代用以表示土地生產力的一種制度,其計算方式是以公定的土地預估生產量「石盛」乘以面積而得)的12%,即擁有220萬石生產力的統治範圍,遭縮減至攝津、河内、和泉三國共65萬石。其原因在於,秀賴並未參與關原之戰,毫無戰功之故。對此,豐臣家未有抵抗之跡象。

此外,家康大力疏通朝廷,將豐臣家世襲的關白職位,歸還給公家的九條家掌管。此事亦未遭到豐臣家之反抗。或許是因為秀賴之母淀殿認為這不過是秀賴成年前的暫時措施,然而家康並不認為是一時之計,而是為了瓦解豐臣體制的佈局。

其後,家康必須獲得官方認可的權威。當時的權威來自於天皇敕封之官職。而該職位便是「征夷大將軍」。

「將軍」乃握有開設幕府權限之人

讓我們簡單解說一下歷史,了解征夷大將軍一職究竟為何。

提及征夷大將軍,許多人或許會聯想到坂上田村麻呂(さかのうえの・たむらまろ)。田村麻呂於791(延曆10)年參與了討伐蝦夷(えみし / 位於日本東北地方,未歸順中央政府的集團)的軍事行動,在797(延曆16)年獲桓武天皇任命為征夷大將軍。


(左)《前賢故實》裡的坂上田村麻呂,前往討伐蝦夷的征夷大將軍。藏於國立國會圖書館  (右)《後醍醐天皇第三皇子護良親王》描繪護良親王與足利尊氏對立,因戰敗而遭解除征夷大將軍一職,後被軟禁於鎌倉之情景。藏於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別文庫室

當時,連關東地區亦尚未開發。至於更北的東北地區,幾乎毫無情報,因此須整軍備武以防叛亂,征夷大將軍便是統帥軍隊之要職。

然而,由於後來開設鎌倉幕府的征夷大將軍源賴朝,將根據地設於東國之鎌倉,不知不覺間,逐漸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東國(譯註:東日本)的統治者=征夷大將軍=源氏的棟梁(領袖)。

不過在鎌倉幕府時期,由朝廷召來的藤原氏之子嗣擔任第4至第5代將軍,被稱為「攝家將軍」,而從第6代開始,則由皇族就任該職,稱為「宮將軍」。在1333(元弘3)年的建武新政期間,後醍醐天皇的皇子護良(もりよし)親王,便曾任征夷大將軍。

征夷大將軍並非一定限於「源氏」,但源賴朝與開設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兩人皆出於「源氏」,此點引起了家康的注意。他認為,若能就任征夷大將軍,便可開設幕府,因此必須成為源氏之一員。

實際上,在1603(慶長8)年2月12日降旨宣布征夷大將軍人選之際,家康獲天皇認定為「源氏長者」(作為源氏領袖,擁有諸多權力)。由此,支配天下者=征夷大將軍=源氏的坊間說法成為既定事實。

此事並非明文規定。但家康著眼於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的歷史事實,並善加利用。

家康熱衷研究鎌倉幕府的歷史書籍《吾妻鏡》,已是眾所周知。接旨就任將軍的大典之10日前,家康與擁護他的公卿山科言經(やましな・ときつね)會面,而在山科的日記《言経卿記》裡曾記載,兩人以《吾妻鏡》為基礎,討論了「將軍就任大典」。從中可以窺見,他對於就任征夷大將軍與開設幕府的計畫詳盡慎密。

在2月12日,家康如願正式接旨就任將軍一職。

再加上隨後的3月,家康動員諸大名展開江戶市區的建設工程,在他的號令之下,迅速展開「天下普請」(掌握天下者下令的土木工程)。藉由開設幕府,名符其實地確立了「德川公儀」(德川家掌有公權力)。

秀賴之天下因將軍世襲制而遭終結

家康登上征夷大將軍寶座的同時,亦獲封為從一位之右大臣。豐臣秀賴在1602(慶長7)年獲封正二位,而家康就任將軍後,秀賴又獲叙封為内大臣,但無論何者皆居於家康之下,兩人地位亦於此逆轉。

如此一來,事態變得更為冷酷無情。原本依循往例,家康應該在「歳首」(新年伊始)前往大坂城向秀賴問候,此時也取消拜訪。諸大名原先習慣先向秀賴拜年,隨後再去拜見家康,但由於顧忌家康,逐漸不再前往拜訪秀賴。

家康登上將軍寶座僅僅不到兩年的時間,很快地就傳給兒子秀忠,第二代將軍誕生於1605(慶長10)年。秀忠就任將軍的意義重大,因為這正式宣告作為武家領袖的征夷大將軍已成德川家的世襲制。

另一方面,豐臣秀賴成為奪取天下者並號令天下的希望,已成過往雲煙,而成為與其父秀吉相同的關白之路亦遭斷絕。若要成為關白,須獲朝廷許可,但朝廷已在家康掌控之下。家康絕不可能承認關白秀賴的誕生。

秀忠就任將軍之際,家康要求秀賴上洛至京都的德川根據地──伏見城。此舉等同於「要求秀賴對德川行臣下之禮」。《當代記》記載,得知此事的秀賴之母淀殿發出怒言。

「秀賴公之母,絕不可行此禮,一旦淪落至此,應勸秀賴自戕,吾亦將自盡。」

若須以德川臣下的身分行於世,寧可讓秀賴自盡,我亦將隨之而逝――。


來自《當代記》之記載。描述淀殿拒絕對德川家行臣下之禮而氣急敗壞之處(畫紅線處)。國立公文書館藏。

淀殿並未屈服。

即使德川掌權為時勢所趨,然而淀殿堅決反抗,亂世之最終決戰,大坂之陣,步步進逼。

[參考文獻]

『屢遭誤解的德川家康』 渡邊大門 / 幻冬舍 『德川家康之決斷』 本多隆成 / 中公新書RACLER 『德川家康』 柴裕之 / 平凡社 『「將軍」的日本史』 本鄉和人 / 中公新書RACLER 『德川家康』 藤井讓治 / 吉川弘文館 『征夷大將軍研究之最前線』 關口崇史編 / 洋泉社

標題圖片:『千代田之御表 將軍宣下』 描繪將軍在江戶城恭請朝廷派來的敕使,從其手中接下御旨之場景。然而,草創初期的前3代將軍家康、秀忠、家光,以及第15代慶喜,則是在京都接受敕封。在江戸城舉行的敕封儀式,發生在第4至第14代將軍之間。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特別文庫室藏

小林明 [作者簡介]

1964年出生於東京都。曾任Swing Journal社、KK Bestsellers等出版社編輯,2011年起自立門戶。現為編輯工作室「Diranadachi」的法人代表,負責旅行歷史相關雜誌和書冊的編輯,也撰寫文章。主要負責的刊物有廣濟堂Best Mook系列(廣濟堂出版)、Sarai Mook《Sarai的江戶》(小學館)、《歷史人》(KK Bestsellers)、《歷史道》(朝日新聞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