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人語/換個人當總統 也難做得更好

拜登執政一周年,許多民眾認為他的成績不合格。誠然,美國無論疫情、經濟還是治安,眼下都是問題頗多;但考慮到拜登所面對的爛攤子規模,即使換別人當總統;在一年之內,恐怕也難有更好表現。民眾之所以容易感到失望,與部分不切實際的期望有關。

圍繞拜登的批評,無非就是疫情、經濟與治安三個方面;而三者之間,其實有內在的因果關係。例如疫情不好轉,經濟行為就難以正常化;若經濟狀況長期不佳,社會治安會同步惡化。

經過實踐,中國式的「封城清零」抗疫策略,注定無法在美國取得成功。「有限感染」的全體免疫道路,目前看來是唯一選擇;而實現全體免疫,只能靜候絕大多數人曾感染新冠或接種疫苗;抗疫成為長期的戰鬥,幾乎成為必然。更不必說,在抗疫長跑過程中,部分民眾已然疲憊;傳播力更強的Delta與Omicron,又先後在呼吸道疾病高發的秋冬季節來襲。試問,有什麼辦法,能在短時間內「挽狂瀾於既倒」。

疫情的起起伏伏,使得經濟運行難以正常化,需要政府出手救助。早在拜登上任之前,川普政府就已經開始大肆撒幣紓困。對於「紓困金」的副作用,一年半以前的德州人語「紓困金如人血饅頭,救窮病纏身」就有預言,文中所描述「通貨膨脹、貧富差距拉大及國債危機」等狀況,經過一年半的時間,都在逐一應驗。

這些「紓困金」,還存在慣性問題。換句話講,在經濟正常以前,一旦發放就不能停。否則經濟泡沫會有破裂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大。除了紓困金以外,造成如今通膨難以平息的原因,還有美聯準會從川普時期就開始執行的「近0」利率政策。從某種程度上看,當前出現的經濟問題,也是在為川普時期的政策埋單。

拜登在執政的第一年內,在經濟上基本採取蕭規曹隨的態度,延續川普時期做法,因為貿然扭轉政策,所面臨的風險與壓力實在太大。具體原因, 先前德州人語「2022有多難?馬斯克的危言」已有分析,在此受限篇幅不再贅述。

政府長期干預下的經濟,從統計數字上看,可能還算正常;但市場「看不見的手」調節作用減弱,還是會造成許多問題。例如在不健康的經濟繁榮表象下,是貧富差距的拉大。以加州為例,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常年領跑全美,在0.5附近徘徊,代表「收入差距大」;而倘若攀升至0.6以上,則會進入最高層的「收入差距懸殊」,非常容易引起社會動盪。近期發生的集體搶劫、大量包裹被盜等亂象,也就有解釋。

如今之情況,更像是美國這艘大船,隨著疫情以來各項政策帶來的慣性在往前走,任何人,都難以輕易改變其航向。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4月前國航往返洛杉磯停飛 其他公司或將跟進 票價漲3倍
紐約餐館須開放廁所、小費透明化…保護外賣郎權益新法上路
「庫存只夠用5天」 商務部警告:晶片缺貨延續至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