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 不亢不卑 維持現狀

(德國之聲中文網)《時代》周報發表評論稱,好消息是,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應當不會引爆世界大戰。但壞消息卻是,他的演說也未能消除爆發大戰的風險。這篇題為《不亢不卑 維持現狀》的評論寫道:

“當地時間11點剛過,賴清德走上講台,發表了受到各方廣為關注的就職演說。賴清德講話的核心內容是:不亢不卑,維持現狀。具體而言,就是台灣既不會接受中國大陸強制下的統一,也不會采取超越現有事實獨立狀態的更多行動。

成為總統之前,賴清德曾將自己定義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這雖然已經是七年前的事情,但中國大陸仍對此耿耿於懷,政府的宣傳機器中,賴清德被描繪成危險的台獨分子。也正因為如此,賴的就職演說也才會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整個世界都希望搞清楚,作為總統,賴清德是否會堅守以前曾被他偶爾忽略的紅線。

他基本做到了這一點。賴清德在其就職演說使用了多達28次的關鍵詞,既不是獨立,也不是主權,而是民主。賴清德希望以此強調同中國的區別所在,他要向北京的中共領導人展示,不同於北京高層,自由公民的自由選舉給予了他執政的合法性。就職演說中出現頻度排名第二的詞匯,則是和平。賴清德強調,和平共處是兩岸的唯一選擇。”

《時代》周報評論指出,同其前任蔡英文相比,賴清德也對來自中國的武力威脅進行了更為強硬的批評,更重申了台灣實行自衛的決心。

“中國當然也聽到了賴清德的表態。台灣總統就職儀式當天,中國負責台灣事務的官方機構就發表聲明稱,賴清德發出了危險的信號,無論誰掌握台灣政權,台灣都一如既往是中國的一部分。就職演說當天,北京當局還以間接的方式表達了不滿:中國宣布將對包括飛機制造商波音在內的三家國際公司實施制裁,據稱這些公司曾向台灣提供武器。”

台海和平的關鍵在於北京

《商報》發表分析文章稱,台海能否維持和平,關鍵在於北京的決策。

“賴清德當選總統後,北京最初的反應相比之下較為審慎,但稍後還是打破了一些迄今為止的禁忌。今年二月開始,中國海警船頻繁進入金門海域,這裡距離中國海岸線僅數公裡之遙。

這也是中國所謂灰色地帶戰術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是不斷打壓台灣的活動空間。西澳大利亞大學美亞中心主任弗拉克(Gordon Flake)表示,他不認為,賴清德就職之後,台海局勢會立即惡化,他更相信中國會繼續推行其逐步升級的戰術。

弗拉克說:‘北京似乎會采取觀望態度,並對形勢進行進一步的研判。’不過,他也警告說,習近平絕不會等到2049年,‘習近平有關軍隊加快備戰的公開命令,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