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中國挑戰」把北約從「腦死亡」中喚醒?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約峰會發表聯合公報,將中國定義為"系統性挑戰"。美國總統拜登在這次的北約峰會"首秀"中,強調美國對於這個軍事同盟的重視。他的前任特朗普曾經公開貶低北約,批評歐洲盟友為這個聯盟貢獻太少,以至於法國總統馬克龍說出了北約面臨"腦死亡"這樣的話。如今美國強勢回歸,這個"腦死亡"的危險是否"藥到病除"?

德國《每日鏡報》周二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就像在瘟疫大流行爆發之後,人們需要采取測試、防疫和疫苗接種等措施,從而讓生活重歸正規一樣,北約這個西方同盟在經歷了特朗普時代的破壞之後,如今也要緩緩恢復元氣。

作者Christoph von Marschall分析道,北約盟友之間的互相信任遭受了嚴重損壞。"還有什麼人或者什麼事情是值得信賴的呢?普京用暴力制造新的國家邊界,囚禁異議人士,或者下令將他們暗殺。盡管如此,北約成員土耳其還在從普京那裡購買武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會見拜登之前,先從中國那裡得到了巨額貸款,似乎是故意要無視七國集團提醒各國不要陷入對中國的依賴這樣的警告。如果是這樣的話,遏制北京的戰略又怎麼能夠奏效呢?"

文章接著指出,即使是西方的民主國家,也需要一些時間,去對新的危險做出系統性的應對措施。眼下西方國家面臨的主要威脅,比如數字武器、氣候變化,只會在未來的北約戰略文件中出現。

"在北約上一份2010年的戰略文件中,這些威脅都沒有提到,而且那時候俄羅斯還是北約的伙伴,中國也不是什麼戰略挑戰。幸虧美國總統從特朗普換成了拜登,歐洲人和美國人才終於又往前邁步了。特朗普執政的四年給了他們一個教訓,那就是他們只有聯合起來,才能獲得更多的安全。伙伴之間的互信是起到決定作用的資源。北約終於又恢復了生機,這一點在這次的峰會上可以明顯感受到。"

對於這次美國主導之下的G7峰會和北約峰會,文章最後總結認為,單純從軍事角度來看,中國並非北約需要威懾的"潛在對手"。這兩場峰會並非主要從軍事角度來定義安全問題,而是將其視為"經濟、科技和盟友政治領域的優勢地位問題"。畢竟,"誰有更值得信賴的朋友,誰就更加安全。"

隨著中國的崛起和日益強硬,西方國家逐漸認識到,所謂的"經濟發展會促進自由民主",不過是一個童話,一句謊言而已。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政治學者格琳德·格羅特爾(Gerlinde Groitl)在《新蘇黎世報》撰寫客座評論指出,西方政治對"以貿易促轉變"的童話盲從太久,而在中國這個案例中就能看到後果。

文章回顧了從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國家一方面寄希望於經濟上的開放能夠促進中國民主自由化,一方面出於經濟利益的驅動,不斷與中國擴大經貿往來的做法。

然而事實是,中國雖然一方面融入了由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參加人權對話和法治國家對話,對外表現出改革的意願;而在另一方面,北京領導層卻在對內扼殺一切政治自由化的萌芽。

"現在中國展示的,是'以貿易促轉變'的另一個形式:中國憑借其經濟實力,開始給民主國家指路。它要求西方國家在政治上保持溫順,以貸款、投資或者基礎設施項目作為誘餌,並且對貿易伙伴實施懲罰,把歐盟議員和科研機構列入制裁名單。"作者最後呼籲建立全新的對華政策,至今西方各國在如何捍衛民主價值和自身利益方面存在的立場不一,事實上相當於對北京屈服的磕頭政策。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