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來自世界屋脊的禮物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推出第三期,資金規模高達3440億人民幣,旨在促進半導體行業的發展。瑞士出版的《新蘇黎世報》報道了這一消息後寫道:

“中國為促進半導體產業將投入空前規模的資金。根據本周一的官宣,國家扶持芯片行業的所謂“大基金”,將增加約合440億歐元資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讓中國減少對外國科技的依賴性,從而降低西方科技制裁中國的傷害性。大基金在推動半導體工業的努力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

文章指出,中國政府的大力資助是對美國科技制裁的反應。美國自2022年開始限制對華芯片出口後,中國企業無法獲得高端的芯片。作者分析認為:

“中國如此公開地透露芯片基金的細節,確實值得注意。迄今為止,中國領導層對此類信息的發布一直十分謹慎。畢竟,像大基金這樣的產業政策倡議過去往往被美國政治家作為不公平政府補貼的例證。

然而,與美國之間的緊張勢態顯然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以至於中國現在改變了這一態度。同時,西方國家政府也在為扶持本國的芯片行業投入數以億計的資金。

況且北京過去語焉不詳的做法收效不佳。美國在過去幾個月還加大了施壓:西方企業將不被允許(向中國)出口芯片制造機械的零配件,或提供維修服務。美國希望在6月的7國集團首腦峰會上就此取得一致。

“盡管做出了種種努力,中國迄今還是未能縮短技術上的差距,其中原因之一是國家的資金一部分流進了不當的渠道。去年,一樁貪腐醜聞對國家大基金造成了巨大沖擊。”

西藏之水遠渡重洋

馬爾代夫外交部長薩梅爾(Moosa Zameer)在X平台上發帖,對中國駐該國大使表示感謝,因為後者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1500噸瓶裝礦泉水。這些據說來自西藏冰川地區的飲用水將成為這個缺水的印度洋島國的應急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南德意志報》報道了這則新聞後展開聯想指出,將喜馬拉雅山的水裝瓶、從高原內陸經陸路水路運到萬裡之外、印度洋赤道附近的島國馬爾代夫,這種做法要耗費多少資源、留下多大的生態腳印是一個問號。同時這件事也可以從中印兩個亞洲大國的競爭層面來觀察。“(中國和印度)都希望讓馬爾代夫成為自己的據點。因為這個島國位於一條最重要的貿易航道上,地緣政治上被視為印度洋的明珠。”

馬爾代夫新總統上任後,致力於加強同中國的關系,而印度則被疏遠。報道指出德裡政府也曾向馬爾代夫提供過淡水。

“這份最近來自遠東的禮物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它向馬累新上任的、對中國友好的政府表明,北京是有資格成為他們的“教父”的。同時中國也顯示了在印度洋鞏固自己影響力的意圖,尤其是在與對手印度的競爭當中。此外,北京還釋出信號:是誰在控制西藏的水資源——當然是中國。這觸到了印度的敏感神經。在印度,對北京在喜瑪拉雅山區水資源的爭奪中處於有利地位的擔心在增加。一個例子是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國境內稱為雅魯藏布江——譯者注),中國在沒有同鄰國協商的情況下正在該河流上游建造多座水壩。這在西藏以南的平原地區,制造了一種無力感。西藏之水成了北京的一種權力政治信號。當它被當作禮物,萬裡迢迢運到馬爾代夫的時候,也是如此。”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