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光伏產品價格猛跌 是中國的錯?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外交與安全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 )周四開始其訪華行程。這趟旅行已被推遲兩次,今年4月博雷利感染了新冠病毒主動取消行程,7月間,前中國外長秦剛消失,博雷利失去了平級談話對手,訪華計劃再度推遲。《商報》認為,歐盟外交官的訪華行程"預兆不好"。

"中國和歐盟現在重新啟動,周四到周六,同時兼任歐委會副主席的博雷利將會晤中國外長王毅,雙方的發言人已確認此事,由此,歐中雙方的外交對話得以延續下去。此前,歐委會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已訪問了北京和上海,而能源委員希姆森(Kadri Simson)這幾日也將在中國停留。"

王毅和博雷利周四共同主持第十二屆歐中戰略對話。《商報》指出,歐盟同中國有爭議的話題清單很長,其中包括可能向中國電動車課以懲罰性關稅,以及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雙方不同的立場。

《商報》表示,歐盟將特別關注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否出席即將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論壇:

"普京出訪北京將是一個尤為棘手的話題:這可能是他自今年3月被海牙國際刑法法庭通緝以來第二次出訪國外,在此之前只有吉爾吉斯斯坦,普京在那裡出席獨聯體峰會。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都不承認國際刑法法庭,因此可以忽略那裡下達的逮捕令。

不過,普京沒有被國際孤立的信號,將是博雷利不得不同王毅進行澄清的又一要點。"

問題是,由誰來生產這些光伏設備?

《法蘭克福評論報》關注了德國的光伏產業的現狀後指出,同今年1月份相比,裝機發電容量每瓦的價格降低到15歐分,跌了30%。這一現象威脅到相關企業的生存,它們認為問題出在遠東:今年9月,在歐洲的倉庫裡積壓了估約40兆瓦的光伏板,均為中國制造。這個容量大約是歐盟2022年光能裝機的總量。

"問題是,中國國內的光伏產業已出現生產過剩,因此,那裡越來越多的光伏設備以及電池必須出口到海外,比如出口到歐洲。

瑞士光伏生產商Meyer Burger總裁埃爾福特(Gunter Erfurt)告知,中國供應商在歐洲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傾銷光伏產品,而這個價格比歐洲生產商的更要低很多。如此一來,重新打造歐洲光伏產業的目標,已是遙不可及。

歐洲光伏產業委員會呼籲歐盟大宗購置庫存的光伏產品,用於今後烏克蘭的重建。"

文章指出,歐洲市場對光伏產品的需求穩步上升,以德國為例,今年計劃裝機9兆瓦光能發電設備的目標,9月份已超額完成。德國政府決定2030年將光能總裝機容量提升到215兆瓦,是目前的3倍。

"問題是,由誰來生產這些光伏設備?"文章稱,全球市場上,中國目前硅片佔比為97%,電池85%,在多晶硅原材料為79%。

文章認為,"只有部分自己生產、進口商多元化的前提下,才談得上不依賴。目前歐洲光伏產業的狀況恰恰相反。只有光伏配件總量的8%不是由中國控制。(瑞士光伏生產商Meyer Burger總裁)埃爾福特幾天前發表文章寫道,目前的這一狀況我們覺得正常嗎?應該嗎?尤其在地緣政治急劇變化的年代?我深感憂慮,我們大家都應該如此。"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