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對華強硬是值得的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評論稱,澳大利亞外交戰略的成功可以簡單概括如下:堅持原則,說話負責,不懼威脅,求同存異。這篇題為《中國讀得懂強硬》的評論寫道:

"明確自己的利益所在,但絕不會因自身的依賴性而淪為對方的人質,更不會因虛榮心而妄自菲薄。不搞民粹主義,而是為了增加相互理解而尋求誠懇的對話。現在的成功證明了澳大利亞外交戰略的正確性。堪培拉政府向世人展示,面對強大對手的恫嚇,作為一個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澳大利亞進行了回擊,並在雙邊關系多年緊張停滯之後,重新開始了同中國的對話。在同我們極具挑戰性的對手和伙伴-中華人民共和國打交道時,澳大利亞的成功經驗似乎值得我們學習。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本周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為我們評估澳大利亞外交戰略提供了契機。過去六年來,澳中兩國相當敵對。而雙邊關系現在所出現的令人驚奇的轉變,一方面要歸功於澳大利亞最新的對華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越來越意識到,同重要貿易伙伴保持良好關系擁有不容低估的價值。"

評論指出,中國領導層改變立場的原因之一,是日漸低迷的國民經濟,因此中國不僅僅在改善同澳大利亞的關系,也在努力向美國和歐洲示好。

"而歐洲呢?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Josep Borrell)對中國的嚴厲措辭或許恰逢其時。他在歐盟大使會議上說,歐盟絕不是貿易保護主義者的聯盟,但對自身的保護也許是有必要的。具體而言,博雷爾此番言論指的是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的威脅。比亞迪等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進軍並立足歐洲市場。但是,在采取強硬立場的同時,歐盟也應表現出開展務實對話的意願。

預計於 12 月舉行的峰會上,歐中雙方將有機會開展這樣的對話。然而,歐洲人屆時能否發出共同的聲音,則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歐爾班治下的匈牙利一向我行我素,早已同布魯塞爾分道揚鑣。緊要關頭,這會弱化歐盟的共同立場,而對此中國更是心知肚明。有鑑於此,在當前這個艱難時期,立場鮮明的澳大利亞尤其應成為學習的榜樣。"

中國擁有全球最嚴格的網絡監控系統,但反猶言論卻在這裡暢通無阻。《每日新聞》發自北京的報道指出:

"在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散布極廣的反猶偏見。但是,像今天這樣毫不掩飾地表達對猶太人的仇恨,卻是以哈沖突爆發之後才出現的新現象。中國黨和政府宣稱他們在中東沖突中嚴守中立,但極為明顯的事實卻是,中國共產黨總是在不厭其煩地批評以色列,比如作為對哈馬斯恐怖襲擊的回應,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施的猛烈空襲。官方媒體裡,對巴勒斯坦平民遭受的苦難進行著詳盡的報道,而以色列則被塑造成侵略者。以至於大多數中國人根本無從了解中東爭端的復雜性和矛盾所在。

迄今為止,極端伊斯蘭組織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的恐怖襲擊,中國的黨和政府從未稱其為恐怖主義行徑並予以明確譴責,當然也沒有稱哈馬斯為恐怖主義組織。"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