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強扭的瓜不甜

(德國之聲中文網)2020年是澳中關系急轉直下跌入冰期的一年。北京對諸多澳大利亞產品征收高額關稅的做法,給依賴於中國市場的相關出口產業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有觀察人士認為,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紛紛對華采取較為強硬立場的情況下,北京選擇拿澳大利亞“開刀”,就是因為這個國家在對華貿易方面的“軟肋”。

柏林出版的《日報》周二(1月19日)刊登了該報駐堪培拉記者Urs Wälterlin撰寫的分析文章。題為《一段曾經有利可圖的婚姻關系走向破裂》的這篇文章將澳大利亞與中國(在鬧僵之前)的關系形容為一種毫無愛情基礎,純屬為了利益而結合的婚姻。文章寫道:

“每位國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腦的辦公桌上,都有一台紅色電話,可以直接撥通外國領導人的電話,無需經過繁瑣的官方程序或外交通道。然而,如果現在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想要打電話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北京那邊是沒有人會接聽的。幾個月以來,兩位領導人之間沒有過只言片語的交談。而堪培拉的其他部長級官員嘗試聯系中方同事的努力,也都是徒勞。

“拒絕對話很顯然是北京目前的施壓手段之一。墨爾本迪肯大學的政治學者博奇爾(Scott Burchill)這樣的專家們對此並不意外:‘中國想要宣示自己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他認為,澳大利亞應對中國崛起的做法,恰恰給西方各國樹立了一個“反面典型”。

文章指出,主要症結在於:“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沒有‘愛情’,只有建立在經濟利益之上的一種功利性婚姻關系。而現在這種關系面臨著土崩瓦解。”

回顧了近來中澳雙方之間的種種摩擦和對峙之後,作者援引國際關系專家博奇爾指出,這場“政治乒乓賽”的結果只能有一種——那就是澳大利亞會輸掉比賽。從80年代以來的“利益豐厚的貿易往來”,再加上5年前簽訂的自貿協定,把這一切毀掉,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毫無意義”。

文章說,“中國在澳大利亞所有出口貿易中佔有33%的份額遙遙領先,是澳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而北京恰恰選擇在痛處下手,就毫不令人意外了。”比如說澳產葡萄酒,雖然在中國進口葡萄酒中所佔的比例不高,但是賣到中國的葡萄酒,每年能夠給澳大利亞經濟創造折合5.25億歐元的產值。

文章寫道:其實堪培拉對北京發出的批評,比如針對新疆問題、香港問題,都絕不是毫無根據的指控。但是政治學家博奇爾指出,澳大利亞目前落到這樣困難的境地,問題在於策略失誤。“這可能單純就是由於莫裡森政府外交經驗的缺失造成的。比如對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發圖諷刺澳軍士兵的行為,莫裡森作為總理親自出面回擊,發表了相當情緒化的聲明,但其實他完全可以依照外交慣例,把這件事交給一位‘級別更低的官員’去處理。”

中國抗疫模式不能照搬

《新蘇黎世報》(NZZ)的一篇評論文章關注了中國新公布的2020年經濟增長數據與中國抗疫模式之間的關系。差不多一年前這個時候,新冠疫情剛剛開始在中國爆發。該文寫道:“在經歷了短暫的驚嚇之後,政府下令讓幾乎整個國家進入封鎖狀態。……對於大多數工廠來說,原本只有十來天的春節假期變成到長達多個星期的停工。學生們改為在家上網課。整個國家可以說是一夜之間被強制關機。強硬的措施顯示了成效,到3月份,在感染病例數字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封鎖措施開始逐步放松,而到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就恢復了增長。”

這篇題為《在西方難以想象》(Im Westen schwer vorstellbar)的評論接著筆鋒一轉,指出:“然而,中國人為這份成功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數以百萬計的居民在長達數月的時間裡,幾乎是足不出戶。只有物流公司每天把食物給他們送到家門口,還有很多人因為這種形同軟禁的長期居家而出現了心理疾病。還有傳言說,僅僅因為某家某戶可能有人感染新冠病毒,附近居民就用水泥把他們的家門給封了起來。直到今天,中國對於和其它國家之間的人員往來仍然進行大面積的限制。”

作者Matthias Kamp指出,這樣不顧及個人感受的嚴厲措施,在西方的開放社會是幾乎無法想象的:“為了找到一條折中道路,歐洲各國政府必須要在考慮經濟的前提下,在嚴厲和溫和版本的禁足令之間進行權衡,同時保證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根據疫情的嚴重程度加以抉擇。這樣的做法(要控制住疫情)會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會給個人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間。因此,恐怕只有等到寒冷的冬季過去,以及疫苗接種人數明顯增加之後,(歐洲的)經濟才能出現持續性的復蘇。”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雨涵(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