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Tiktok,北京對抗西方的利器?

(德國之聲中文網)“許多人仍然認為,Tiktok主要是給那些愛看唱跳視頻的青少年用的。要不要對它加以重視?甚至要加入進去?許多德國媒體、公司和議員都覺得答案是肯定的。這也難怪,畢竟他們都想保持熱度。這個社交平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長。去年Tiktok是互聯網上訪問量最大的網站,甚至超過了谷歌。”《南德意志報》本周一(8月29日)發表的一篇評論這樣開頭,作者接著舉出德國電視台,政黨議員等都嘗試利用Tiktok觸及更多受眾。

作者Philipp Bovermann接著指出,這些內容並沒有什麼問題,有問題的是Tiktok本身:“這個平台會一步一步發展成公共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就像道路、橋梁、電線一樣,每多一個這樣的賬戶,Tiktok就會向這個方向邁近一步。Facebook或Twitter就是這個樣子。社會平台控制著用戶的關注點,也因此可能主導社會辯論。他們提高某個話題和人的能見度。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會分析用戶的行為。”

但TikTok隸屬中國企業字節跳動,這引發它是否會給國家安全帶來威脅的擔憂。文章援引奧地利數據研究員克勞斯(Felix Krause)最新的報告結果,根據調查,Tiktok在用戶從該應用中打開的頁面上進行監控,它可以跟蹤鍵盤輸入,包括密碼等信息。

美國網絡媒體BuzzFeed今年6月的報道尤其令人擔憂。該媒體取得了TikTok 的內部會議錄音,其中內容包括,北京總部的員工可以讀取美國用戶的數據。一個月後,有消息指字節跳動發出指示,在其現在已經停用的新聞應用TopBuzz上,把親中內容放在西方用戶的顯著位置,並讓那些負面新聞消失。幾天後,彭博社報道,有中國政府機關在2020年與西方國家的Tiktok員工接觸,要求開設一個秘密宣傳渠道,被後者拒絕。標題為“Tiktok流行在世界各地,它屬於中國 這就是問題所在”(Tiktok ist weltweit beliebt - und gehört China. Das wird zum Problem)的文章寫道:“關鍵在於,如果中國政府給北京的同事做出轉移西方用戶的數據指示,中國之外的Tiktok員工是否對此知情--或者更糟糕的是,操縱不透明的Tiktok算法,影響選舉或使民主機構失去合法性等等。北京在本土封鎖西方社交媒體平台。這應該引起人們的深思。“

作者寫道,盡管Tiktok強調遵循用戶數據原則 ,“盡量減少數據在歐洲以外的流動,並嚴格限制能夠訪問這些數據的員工數量",但這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從明年開始,歐洲用戶的數據將被儲存在都柏林的數據中心,這也不能讓人放心。重要的不是數據儲存在哪裡,而是誰可以訪問它。”

文章最後指出:“尤其是那些政治人物和官方機構,隨著他們進駐Tiktok,更是給這個平台作為一個可靠的信息之地提供了一臂之力。只要Tiktok不能證明其業務獨立,不受中國政府影響--這可能很困難--政治家們就應該嘗試以傳統方式贏得年輕一代:制定政策時考慮到他們的需求。”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的一篇評論則認為,德國經濟必須要出台新的中國政策:“俄羅斯的例子表明,當德國經濟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時會發生什麼,如果這個籃子壞了,所有的蛋都會一下子消失。這就是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出現的狀況。“ 作者Julian Olk寫道:” 然而,從經濟層面來看,俄羅斯只是一個配角。由於最近台海危機加劇,與中國脫鉤似乎越來越有可能發生,這樣經濟損失將大得多。“

文章指出,雖然德國企業知道其中利弊,但中國這塊有吸引力的市場難以讓人忽視:“事實上,像大眾汽車和巴斯夫這樣的公司繼續在中國大筆投資。雖然股東代表開始批評把重點放在中國的做法,但這遠遠不夠。國家必須以指導性的方式進行干預。至少,它不應該為高風險的投資提供大規模的資金保障。“

標題為”經濟部的新中國政策是必要的,早就該出台“(Eine neue China-Politik des Wirtschaftsministeriums ist notwendig und überfällig)的文章接著寫道:“這種擔保仍然給公司提供支持,導致的結果是投資繼續主要流向中國……除了糾正這一方針,沒有其他選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