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夢不負韶華(外一篇)/梁征

——觀電視劇《追光的日子》有感

梁征

高考前夕,我觀看了電視劇《追光的日子》,這是一部高中校園青春勵志劇,圍繞班主任郝楠老師和他所帶的高三(14)班同學,從剛開始師生關係緊張,發展到後來師生關係和諧,共同奮戰高考,學子們勇敢追求自己夢想的故事。

該劇讓我們再次認識到良師益友的重要性。看完該劇後,我最直觀的感受是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優秀的老師總能激發學生的潛力,引導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即使學生和家長自己想放棄,想破罐子破摔了,郝老師也絕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他把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親人,當成自己的孩子,與學生做朋友,促膝談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一個個給他們做心理疏導,幫他們回到正規的學習路上。他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為了自己,為了夢想而努力,他的教育是成功的。他的事蹟感染著觀眾,感染著我的內心,讓人可親可敬,羡慕嫉妒喜歡。

該劇讓我們再次認識到家庭和諧的重要性。家庭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深遠而又巨大,父母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生活狀態、個人習慣,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孩子的感覺非常靈敏,父母關係不順暢,孩子一下子能夠感受到。作為家長,要對子女多一些耐心,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真正的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啟,教育不能靠一味的說教,更多的需要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選擇。在孩子能夠追逐自己夢想的時候,一定要支持孩子,幫助孩子分析,你要達到這個目標,你要怎麼做。成年之後,幸福感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你從事的工作恰好就是你的興趣愛好。

該劇讓我們再次認識到自我覺醒的重要性。在人生所有的回憶中,唯有竭盡全力地奮鬥是最美麗的風景,無論多苦多難,無論有多少不確定,只有努力過,才不會留下遺憾,才能不讓自己後悔。高三(14)班教室的黑板上寫著的“乘風破浪,築夢起航”“心之所向,必將抵達”,生動鮮活地詮釋了“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我們可以從這些劇中人物身上學到很多,他們鼓勵著我們一定要勇敢地篤定地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要被別人的評判和期待所左右。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有夢想一定要去追尋,一定要堅持努力拼搏,只要自己全力以赴了,才會有真正的獲得感和成就感,自己的青春就無怨無悔。

青春美好,未來可期。篤行逐夢,不負韶華。

◆沐浴著父愛陽光
三十多年前,我初次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並沒有太深的感觸。直到我當了父親後,我才真正體會到“父愛如山”的含義。回想起來,父親在我40餘年的成長歷程中,一直默默地愛著我,陪伴著我,為我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從我記事起,我很少看見父親的笑容,從小就很怕他。父親對我的愛不像母親那樣細膩、噓寒問暖,父親的愛,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親昵的做作,在我心裏,父親的愛永遠是沉甸甸的,比一座大山還要重!每一點、每一滴都值得我細細品味。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有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那是我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學校舉辦運動會,班主任老師要求我們統一穿白球鞋參加運動會開幕式。回到家裏,我翻箱倒櫃的找鞋子,最終只找到一雙解放鞋,沒有白球鞋。我害怕在班上丟臉,哭鬧著在地上打滾、耍賴,死活要穿白運動鞋。父親把石灰粉塗在解放鞋上,雖然顏色有點白,但死要面子的我把鞋扔了出去,母親見此情形正要動手打我,父親連忙攔住。

第二天上學,我沒吃早飯,拿起書包就走了。一路上,我越想越委屈,眼淚不爭氣地流個不停。走著走著,背後傳來父親的聲音,我沒有回頭,反而加快了腳步。父親快跑幾步拉住我說:“征兒,你看,這是什麼?”只見他從背後變魔術般的掏出一雙嶄新的白球鞋,我開心極了,連忙脫去舊鞋,換上新鞋,系緊鞋帶。這時,父親從袋子裏拿出兩個熱氣騰騰的饅頭塞給我,說:“趕緊趁熱吃,不要遲到了。”後來,母親告訴我,父親見我著急,連夜跑到鎮上才買到這雙白球鞋。

曾有一段時間,我很厭煩父親的說教,和他的關係緊張,只想早點考上大學去外地,躲開父母。記得高二下學期的期末考試,我考得很差,很沮喪,感覺前途渺茫。父親告訴我,不要灰心,好好努力。我像瘋了似的對父親喊道:“我不行,我考不上大學了,不想上學了。”父親平靜地告訴我:“好,過幾天我給你找份工作。”

過了兩天,父親在一個工地給我找了份活。那年17歲的我,在烈日下綁鋼筋、搬磚、扛水泥。我第一次體會到勞動的辛苦和勞累。母親責怪父親不該讓我去工地,但父親堅持讓我在工地打零工。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即使累得爬不起來,我也咬牙堅持看書學習。半個月後的一天,父親突然對我說:“你明天不用去工地了,我找人給你補補課,你上學去吧。”回到學校,我開始發奮努力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付出收到的最好的回報。我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父親流出了幸福的眼淚。

參加工作後,我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只能通過電話和家裏人聯繫。每當生活不如意、工作不稱心的時候,我第一個就會想到父親。每次打電話,我都可以敞開心扉地向父親訴說心中的委屈與痛楚,電話那頭父親沉著而堅定的聲音,寥寥數語,並沒有太多的溝通和交流,但是從父親的隻言片語中,我能感受到父親的愛是默默無聞、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總是在不經意間讓我倍感溫暖,讓我有了前行的動能。

記得有一次,我剛和父親通完電話,手機沒有上鍵盤鎖,無意中碰到了通話記錄,又打通了父親的手機,而我卻渾然不知,等到我從口袋裏掏出手機看時,才發現手機已經撥通了將近10分鐘,而電話那頭的父親一直沒有掛電話。我趕忙對著話筒說:“爸,我沒事,只是不小心碰到電話鍵了。”父親說:“沒事就好,電話通了,一直不說話,我還以為你有什麼事,挺擔心你的。”聽完這話,我百感交集。

後來,我有了兒子,我更能深刻地體會到父親那種“只是付出、不求回報”的父愛。雖然他不善言辭,但是他用實際行動教會了我作為一位父親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如今,父親年紀大了,不再風華正茂,而他的愛卻像陳年的老酒一樣,愈發的醇香和濃烈。沐浴著父愛陽光,感受著愛的滋潤,我想,這恐怕是我此生最為幸運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