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話】賣菜伯的完美日常

林坤永17歲上台北打拚,行頭只有1件外套,難過的時候聽葉璦菱的〈夜空〉。賣了50年的菜,他子孫滿堂,今年也光榮退休。
林坤永17歲上台北打拚,行頭只有1件外套,難過的時候聽葉璦菱的〈夜空〉。賣了50年的菜,他子孫滿堂,今年也光榮退休。

3月底,我把發財車報廢,換了1,500元,正式退休。退休前一週,社區老的、年輕的都來告別,有的捨不得來抱抱,有的來獻花,唉唉叫說,我不來,以後他們買菜怎麼辦?但這輛車開了二十幾年,修到不能修,我也71歲囉。

我是嘉義農家人,17歲上台北,在士林榮美餅店當學徒。工廠生活,5點起床,一路工作到晚上,同梯6位受不了跑回家,我轉跑外務,之後扛過水泥,搬過磚頭,也去塑膠工廠上班過。大部分的工作,累,賺不夠寄回家,也沒自由;台北多是水泥建築,更是悶熱難受。

第一次到翠山街的中央社區,是太太的姊姊新居落成。我們一上山,那空氣,好清涼。那風景、陽光,讓人想到鄉下。那時我剛開始在市場擺攤,心想我一定要在這裡工作,於是貸款買了1台360cc的大發貨車,開始菜車生意。

以前人起得早、自己煮的多,山上聚集的攤車,最多二十幾家。我半夜12點就要出門批貨。冬天和梅雨季雨下不停,山路常常淹水,我感冒從來沒好過。山上還有吃葷的虎頭蜂,車上掛著肉,牠們會飛來咬,我曾用塑膠袋抓到2、30隻。但忙歸忙,我每天見的人、講的話,看到的風景和心情都不一樣。王建煊跟我買過水果。李登輝跟隨扈出來,也聊過幾次,他會問我生意怎樣?

社區早年公務人員多,孩子大部分栽培送到國外,1年見1次。我天天來啊,可以幫忙抓蛇;有的獨居,3天沒來,我就去敲門。有教授一個人住,老婆、小孩在大陸,他過世,他們才回來,很快處理掉遺產。看太多啦,很感慨。我跟他們說,有什麼事情跟我講,講一講,輕鬆一點就值得,講十遍也沒關係。我老爸不曉得一個事情講幾百遍了,我也繼續聽。

我是長子。當年要出來,家族沒一個贊成。但我把收支報表列給我爸看,真的賺不了錢。他被我說服,上台北那天,他送我上車,賣菜的車子也是他讓我把家裡的土地拿去抵押貸款。賣菜很少放假,過年回去,我一定將他們的冰箱塞滿滿,哪裡也不去,就聽他說話,宗親的事、鄰居的事。爸爸12年前過世,很奇怪,我也不太唱他最愛唱的卡拉OK了。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心內話】安古小姐下戲了
【心內話】29年前的大巨蛋中獎券
【心內話】當公主變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