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震候群 醫師促踏青減輕焦慮

最近不斷有地震讓人心惶惶,1名平常就較容易緊張的30歲男子,強震後出現心悸,經檢查出頻繁發生心律不整。花蓮縣2間醫院指出,最近初次掛號身心科看診人數雖未大幅增加,但壓力創傷症候群通常在事件1個月後陸續出現,建議民眾可多到戶外踏青或和親友交流,分散注意力。

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分享指出,這名年約30歲男性個性本來就比較容易緊張,在月初花蓮強震後,覺得緊張有心悸的感覺,前天餘震又震了一整晚,男子覺得心悸更加嚴重,沒想到以心電圖檢測發現心律不整,而且發生很頻繁。

他解釋,心電圖上顯示該名男子一下正常心跳後,又接一下亂跳,推測情緒緊張、精神壓力大,可能是心律不整的原因。

門諾醫院身心科醫師王迺燕表示,地震後迄今,初次求診身心科人數未因震後恐慌跟焦慮增加,若民眾因此感到緊張、憂心,建議可以多和親友分享內心想法,或多到戶外走動轉移注意力,同時也能透過準備地震防護包,讓自己更加安心。

慈濟醫院身心科求診人數也沒有因地震後而增加,但院方還是邀請藝術治療師劉家妤、音樂治療師董舫妤到院內,透過繪本、音樂帶領患者從藝術裡找到放鬆心情的方式。

劉家妤說,確實發現地震後有不少人感到驚慌失措,建議大家可減少接收地震資訊、降低收看刺激性畫面,有助於減輕焦慮感,如果家裡有孩童,也可藉由介紹地震的繪本,讓孩子理解地震是如何發生,進一步降低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