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疾病又3高 中醫治療改善

 

中醫師許堯欽說,中醫整體性調理加養生穴位自療法,可提升氣血循環,更能讓原本受損器官順利修復。(記者葉進耀攝)
中醫師許堯欽說,中醫整體性調理加養生穴位自療法,可提升氣血循環,更能讓原本受損器官順利修復。(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8歲施先生有冠心病、腎功能損傷、攝護腺肥大及3高等慢性病,曾因梗塞性腦中風動脈裝2支架,因心律不整裝人工節律器,仍然每天頻繁發作,更長期飽受疾病之苦。求助中醫治療年餘,心律不整未再發作,腎功能也大幅逆轉,腎絲球過濾率指數從47提升到79,由慢性腎臟病第3期回升至第2期。

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說,案例屬於心律不整合併腎功能損傷,多器官同病狀況,2021年12月首次就診,根據臨床表現與病情辨證論治,診斷為心腎氣陰兩虛,合併肝鬱有火便祕,處方採天王補心丹合大柴胡湯加減。經過治療2週,心律不整從每天發作5-6次減至1-2次,每次時間也從10幾分鐘縮短成1-5分鐘,便祕和痔瘡也明顯改善。連續服藥1個月後,心律不整未再發作,病仍遵醫囑持續調理。

個案心律不整獲得改善後,因2021及2022年先後作右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及左側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兩次手術後檢查發現腎臟功能階梯式下降,腎絲球過濾率指數從68降到47,讓病人很憂心。改以清心蓮子飲與六味地黃丸加減,持續服用半年,心律不整未再發作,腎功能也逐漸回升,包括肌肝酸及腎絲球過濾率提升改善。之後再依病人整體脾腎虧虛的表現,處方改成以補中益氣湯、生脈散與八味地黃丸合方,持續服用半年,腎功能繼續明顯回升,經過前後約1年的調理,其腎功能指數明顯恢復,腎絲球過濾率提高至79,而肌肝酸指數從原來1.49改善為0.94。

許堯欽說,中醫整體性調理加養生穴位自療法,不僅可提升氣血循環,更能讓受損器官順利修復。對於年長心、腎病人,注意飲食與飲水均衡,避免過鹹過油食物及熬夜過勞,並適當日曬與運動出汗,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適當運用簡易穴位自療法,包括每天按摩手掌「內關穴」與「勞宮穴」,及熱敷下腹「氣海穴」與「關元穴」和後背的「腎俞穴」與「命門穴」,也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