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竭照護規律用藥定期回診 復健運動救命處方不可少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宜蘭1位37歲鄭女士於夜市經營小吃攤,雖然年紀不大,卻長期為心臟病所苦,不只曾因病休克瀕死,也曾做過心臟繞道手術,體質孱弱容易疲累。今年1月下旬,因呼吸困難與咳嗽等症狀而被家人送往急診,經檢查發現有急性肺水腫,緊急住院接受治療。鄭女士在治療後,目前病情已緩減,她很感謝羅東博愛醫院再次挽救性命。


心臟血管內科許育誠醫師表示,鄭女士是典型的心臟衰竭案例。所謂心臟衰竭,泛指心臟的收縮或舒張功能出現問題,使心臟無法有效維持全身各器官的血液供應,可能導致容易疲勞、走路活動就會喘、下肢水腫、平躺時喘的症狀加劇等情形。若病情持續惡化且未即時治療,甚至可能發生急性肺水腫、呼吸衰竭及死亡的風險。


心衰竭病人的照護,需要長期藥物、飲食與復健運動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回歸穩定正常的生活。復健醫學科葉書銘醫師補充,心衰竭病人入院經急性期治療後,會轉介復健科安排後續心肺訓練療程,其中包含物理治療增進病人肌力及心肺適能、職能治療評估及教導病人如何更省力完成日常活動。


待病人穩定出院後,則會安排運動檢測,透過儀器掌握與訓練病人的運動能力,如:運動時監測心跳、血氧,並適時增加病人可負荷的運動強度,以促進其體力與心肺能力,此外營養師與藥師也會提供衛教或諮詢服務;個管師則隨時掌握病人回診與復健狀況,並及時提供醫師相關資訊,讓整體照護更貼近病人需求,也更彰顯全人照護的價值。


鄭女士於治療穩定後便積極投入心肺復健。除了定期回診,在家也會依葉書銘醫師開立的居家運動處方進行復健。近日鄭女士再次接受評估,已可從原本每2周回診追蹤的頻次,改為每3個月回診追蹤即可。除了對醫療團隊照護印象深刻外,個管師的貼心也讓鄭女士銘記在心,讓她覺得與心臟團隊合作,得以共同促進自己的健康很安心。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頭暈」和「眩暈」差別在哪?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
▸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來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