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下鄉服務 享受另一種快樂

每年7、8月是學生們最期待的時刻,許多人都打算利用這長達2個月的暑假好好放鬆,或是去打工,為自己存點錢;但也有一群學生,他們利用這2個月的時間到偏鄉地區當起志工、幫助他人,享受另一種成就感。 下午4時,寧靜的太巴塱部落突然傳出一陣嬉鬧聲,一群小孩子從社區營造協會出來,背著書包準備回家。幾位年輕人將小朋友送出門後,轉身回到屋中,一位穿著T恤及短褲的男生,小腿上布滿了紅腫的小圓點,和同伴們嚷嚷著晚上要煮些什麼。 ◎比在都市工作更有成就感 他們是來自台北真理大學的法律系學生,將升大三的羅彥樺申請了教育部的產學基金,號召同學們利用暑假回到她的家鄉推廣基本法律常識,並當小朋友的伴讀。羅彥樺:『(原音)就是幫助弱勢的人,比如說單親家庭或者是低收入戶的家庭、原住民或是有條件的人,或者是有山區服務證照的人才可以申請這個東西。我是原住民,所以就辦一個返鄉服務的志工服務。』 於是,14位法律系學生組成這個團隊,他們之前在鶴岡,現在轉到太巴塱。除了以短劇的方式教導老人家基本法律常識,還當起孩子王,陪小朋友做功課、玩遊戲。 將升大四的楊硯鈞說,暑假時間很長,到外面打工也學不到什麼;加上部落居民獲得資訊的管道有限,常常碰到問題不知如何解決,所以他決定跟團隊一起下鄉,貢獻所學,他認為這要比在都市工作更有意義,也更有成就感。楊硯鈞:『(原音)因為我們要教別人,我們都要自己要先複習一次,所以其實比起在外面打工,這邊是更有意義。而且我們生活在都市的人能夠來到鄉下的機會其實也不多,而且像這種這麼靠近大自然的地方,其實是很難得的機會。』 看著已變成「紅豆冰」的雙腿,楊硯鈞笑說在台北可沒有機會被叮成這樣,這也算是種體驗,習慣就好。 ◎住進小村落 國際志工融入當地生活 除了這些志願到部落服務的台灣大學生外,在豐田的「五味屋」也出現了幾張不一樣的臉孔。 「五味屋」是利用豐田火車站前的日式閒置空間「風鼓斗」建築,以二手商店方式經營,作為鄰近村落兒童及青少年的社區活動場所。這天,有些小朋友在學做拼布包包;另一群小朋友在後面下圍棋,其中包括來自法國的志工Anne以及來自西班牙的志工柯文博。 Anne還在唸大學二年級,學校要求他們進行2個月的實習。Anne在法國時就決定放棄去中國大陸的公司,選擇了這個在台灣東部的小村落。她說,在這裡每天陪小朋友玩,很有意思,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比在城市中近得多。Anne:『(原音) 我覺得不錯,然後我會跟小朋友聊天,不是叫小朋友你要做這個、你要做這個,是在一起做。也有蠻多活動不一樣的,我們今天製作包包,另外一天學習西班牙語,比較放輕鬆,因為比較容易跟別人聊天,跟鄰居聊天在都市沒那麼容易。』 在一旁跟著小朋友學圍棋的柯文博則是來自西班牙,他剛從中國醫藥學院畢業,2個月後就要回西班牙工作,趁著這個空檔,特地來這邊當志工,陪小朋友下棋、寫功課。柯文博:『(原音)我剛剛畢業,還會留在台灣2個月,所以我自己來幫忙。感覺蠻開心,認識很多小朋友,可以跟他們玩,可以教他們寫一點點。』 在這個小村落中,外國臉孔特別受到矚目。五味屋工作團隊成員陳禮安說,之所以徵求國際志工的加入,就是希望小孩子能藉此接觸到來自各個國家的人,接受不同文化的衝擊,讓想法更多元。 今年7月,台灣的天氣特別炎熱,在各地服務的志工也以同樣的溫度付出自己的努力。他們就像一群螢火蟲,即使放射出的光線微弱,卻能為身邊的人帶來些許光明與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