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團體災害防救教育訓練 桃園靜思堂首場開跑

6月18日,桃園靜思堂正舉行「志工團體災害防救教育訓練」,當日規劃上、下午分別為第一梯次及第二梯次教育訓練,來自桃園市八德區、桃園區、龜山區、蘆竹區,36組團體志工以及桃園市政府社會局、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同仁,還有校園防災輔導團人員,近百人參與訓練;桃園市政府消防局鄭安平副局長、國立中央大學災害防治研究中心田永銘主任也一同參與上午梯次-來自八德區、桃園區的學員啟業式。

桃園市政府消防局副局長鄭安平表示,「志工團體災害防救教育訓練」是依據桃園市強韌臺灣大規模風災震災整備與協作計畫113年執行計畫之教育訓練,今年預計舉辦7場教育訓練,邀請114個志工團體派員參加,今天(18日)是第一場,就像是開訓典禮,主軸為避難疏散、安置收容,是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課程。

鄭副局長亦提及,桃園市政府從2020年開始盤點檢視當大型災難發生時,桃園市避難疏散等相關的措施及收容場地最新情形,初步先以桃園市273處學校場地、人力進行規劃,後續有學校人員回饋,一旦發生需要進行避難疏散時,他們也需要進行避難,屆時人力恐不足,後續遂延伸至社區內的社團、組織等人力一起加入,協助校園避難收容所的設置及人力投入。

本次教育訓練課程,除了聽講師分享外,還請參訓學員動手實作,請各組製作出一張收容所的平面圖,有哪些設施是開設收容所時,一定要的,透過組內成員彼此討論收容所所需要的設施及配置,讓學員學以致用,共同完成收容所的平面圖。

擔任課程講師的慈濟志工夏萍蓮,在學員實際製作收容所平面圖時,也會適時提醒大家,收容所是室內空間,記得要畫出牆壁,此外,若是前來收容所的受災鄉親,帶來家中的毛寶貝,是否也有為牠們規劃相因應的收容空間?動線規劃-下一站往那走?區位規劃-長者收容區域、單身男性收容區域、單身女性收容區域、家庭收容區域等,都是大家需要列入考慮的重要條件。

小組分享時間,則是由各組來報告自己規劃的收容所平面圖,有人考量到收容所的安全,有人會關注收容所煮食的安全,有的還有提供健康諮詢,有的收容中心不只一層樓,則是逐層進行規劃,甚至為孩子規劃兒童閱讀區,以及種植蔬菜區域。

最後,講師請學員走出課堂,到寬敞的大廳搭配福慧隔屏、福慧床及福慧桌椅等物資,進行實際開設收容所的演練,讓學員今日帶著知識及實作技巧滿載而歸。

撰文、攝影/李佩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