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玄文教基金會關渡中心 成果發表展現多元

陳琢霖九年前因為車禍受傷,到現在都得帶著氧氣瓶行動,曾經在人生低谷的她,在參加古箏班後,有了轉機。她把彈古箏當作手部復健,更能上台演出,與學員們譜出屬於他們的生命樂章。

雙手撥弄琴弦,表演時神情專注。陳琢霖九年前車禍受傷,因為慈濟志工而接觸古箏課程,就此找到生命的曙光。

志玄關渡中心學員 陳琢霖:「其實我的手指頭什麼都會疼痛,可是老師就很認真地教我,讓我愛上了它(古箏),身體在不舒服的情況,我就來學(古箏),尤其心情不好過來學學古箏,可以改變我的心情。」

透過課程慢慢復健的,還有黃麗美,每個動作不馬虎,慢中帶勁,練八段錦,讓她走出髖骨手術的陰霾。

志玄關渡中心學員 黃麗美:「我就在想說我要找哪一個(課程),就去了,就正好(看到八段錦),我就想說八段錦應該是最容易上手的,所以我就當成我的復健的一個運動,我就一路走來,現在就可以柺杖也可以不拿了。」

志玄文教基金會關渡中心舉辦學習成果展,學員們的精湛表現充滿活力,也讓人感動不已。

志玄關渡中心行政 林惠雅:「希望說老人家,他們退休了,能夠有一個可以讓他們身心靈都可以有豐富的涵養的地方,那我們也很希望說,父母親把他們的小孩帶來靜思堂的時候,藉由師兄師姊,或者是很多志工,他們的一種愛的付出,有形的教育在學校,無形的教育在社區,我們可以真正地落實上人的精神、理念。」

從社區出發,帶動附近居民投入終身學習,重拾熱情、興趣,邁向樂活人生。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顏損無畏異樣 獎助學金澆灌夢想不流浪
快時尚紡織廢品多 瑞典智能回收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