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存亡戰

中國時報【報導吳奕萱、郭家崴】 有「韓版UNIQLO」之稱的快時尚休閒服飾SPAO,月初在台關閉最後一家門市,位於西門武昌整棟的阿曼大樓,還有姊妹店MIXXO、WHO.A.U等品牌,同樣也黯然熄燈;不過此前Forever 21在3月退出台灣市場,消費者對於SPAO撤台也不意外。曾經在台街頭與百貨都風光一時的快時尚風潮,是否已陷入瓶頸? SPAO、MIXXO、WHO.A.U同屬韓國「衣戀集團(E LAND)」,該集團2014年大舉來台展店,搶攻台北101、東區敦化千坪店面,租金上看千萬。當時衣戀集團台灣高層還宣示,目標2020年台灣市場業績要衝上150億元台幣,甚至誇口「在台百店非難事」,未料不到6年全面敗逃,連最後位於西門武昌的整棟賣場,假日更是乏人問津,店員都剩沒幾位。 SPAO、MIXXO年初起便不斷打出「任選3件3折」的存貨出清,店員當時就透露:「一切動向等公司宣布。」而路過想挖寶的消費者也表示:「料子都不好,便宜也不太想購買。」對比2014年展店的風光,令人不勝唏噓。 其實,自從2010年首家UNIQLO進駐台北信義區後,歐、美、日、韓快時尚品牌全來搶灘,標榜平均1至2周更換新品、霸氣開出百坪、甚至千坪賣場,快時尚正如其名,快速對國產品牌帶來衝擊,卻也快速歷經興衰。遠東SOGO營業本部資深副總吳素吟也觀察,快時尚在最初4、5年當紅,近3、4年業績連年衰退2位數,前年明顯退燒、去年再下滑,「今年和明年一樣不看好。」 另一位資深百貨人分析,快時尚被名品和網購夾殺不上不下,遇到「國產品牌當年的窘境」,不再是主力選擇。快時尚與設計師或跨品牌限量聯名雖偶有亮點,但長期來看,款式與價位更便宜的網購服飾差不多。加上近年來消費習慣和購物趨勢改變,買BALENCIAGA老爹鞋、Gucci腰包的「精品潮」是王道,當消費者少買一件衣服、一個包包,寧願花錢吃東西時,「少買,就會買一個好的高單價單品」。 這位百貨人憶起某快時尚品牌登台前,一開口就要1000坪空間,百貨在權衡之下,寧可保留原有每櫃20坪x50櫃,相對可創造更高毛利,如今想來,快時尚的「千秋萬世」真是一段神話。 造型師:消費趨勢呈現L型 伊林娛樂旗下造型師李明川也分析,目前服裝消費趨勢已呈現「L型」,往高單價和低單價的消費者兩極端,3萬元、5萬元跟300元、500元的銷售都很強,但快時尚偏中價位,這種1000元、2000元的商品反而衝擊最大,容易被市場先淘汰。 或許是風水輪流轉,SOGO忠孝館店長李景銘表示,國產或進口女裝今年春季銷售延續去年表現都上揚,對照3月起美系和韓系快時尚陸續退場,「今年應該是一個交叉點,等到8、9月秋季女裝新品上市後,更可以從銷售表現來確認這點。」 而快時尚敗退不僅發生在台灣,瑞典H&M和西班牙ZARA近年同樣面臨庫存過多、網路購物等壓力影響,營收成長在財報上都持續低迷。例如在人口紅利優勢的大陸市場,雖然2家品牌都有數百家門市,卻仍受到電商經濟崛起的衝擊,加上同價位、同質性的競爭對手眾多,已無過往優勢存在。 在3月撤出台灣市場的Forever 21為例,近期在大陸市場也迅速下滑,5月底已宣布所有在大陸的店舖暫停歇業,並全面出清。失敗原因為何?有外媒分析,消費者認為Forever 21的設計感和潮流度,比不上ZARA、H&M,論品質也遜色UNIQLO,唯一強項只有價格,但價格又取決於它平庸的設計,也不太符合亞洲人的身形,實在沒有長期購買的理由;另一方面,Forever 21近年經常被Gucci、Puma等品牌提告涉嫌抄襲,更影響品牌形象。 本土品牌材質版型不輸人 對於身型部分,李明川也說,快時尚服飾大量生產,為適合每一個人,版型上易產生腰形不合、身形不合的狀況,例如一件ZARA上衣賣800元,但其他時裝品牌賣900元,卻比較合身,消費者有更多比較機會,競爭力當然不高。 至於快時尚的瓶頸,是否與人們環保觀念提升有關?李明川認為,環保意識不會太影響消費習慣,近期流行復古潮流,喜歡把舊衣再拿出來穿,跟現代消費者居住環境、收納空間小也有關。 回到台灣的時裝趨勢,其實韓流還是當道,網路經濟依然強勁,一些直播代購、巷弄小店的服裝很有獨特性、品質也穩定;此外台灣本土品牌材質版型,比其他國外快時尚更強,例如Net的品質就不錯。 針對各品牌強項挑選單品 因此在選購快時尚上,李明川建議以品牌擅長考量,例如ZARA、H&M的西裝外套、襯衫製作不錯、穿搭壽命也長;UNIQLO則擅長T-Shirt,此外內衣、內褲、襪子也都適合在快時尚選購。他自己在服裝造型上,也常使用快時尚單品,對於廣告造型較好發揮 ,因為螢幕中拍攝的視角不同,360度各角度都要注重,需要誇張一點的設計,例如不對稱、破洞的造型等,在快時尚常可找到不錯的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