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紡織廢品多 瑞典智能回收效率高

歐盟每年丟棄約580萬噸紡織品,相當於每人約11公斤。瑞典有家回收公司 Sysav,打造出全球第一座全自動化的紡織品分類設施,靠著近紅外光辨識材質,每小時可分類多達 4.5噸紡織廢料;每年能夠處理多達2萬4千噸,幾乎是瑞典每年生產的紡織廢棄物的三分之一。

櫥窗裡的當季時尚,總讓我們覺得衣櫃裡少了一件,但這一季的心頭好,往往也最容易過季。歐盟地區每年丟棄的紡織品就多達580 萬噸,相當於每人丟出約11公斤,面對海量垃圾,回收的確是一大考驗。

衣料回收公司公關主任 蔚倫:「大量(材質)非常混雜的紡織品,我們必須根據纖維(種類)區分,才能有效回收,所以我們必須分類,必須快,還必須非常精準。」

為了執行這不可能的任務,瑞典這家回收公司從塑膠垃圾分類汲取靈感,打造出全球第一個自動將廢棄衣物依材質分類的回收設施,每小時能處理多達4.5噸的廢棄衣物。

衣料回收公司公關主任 蔚倫:「我們採用近紅外光和可見光光譜法,和處理塑膠的技術是一樣的,近紅外光照射織物再反射回來,過程非常快,機器就能將纖維成分準確回報。」

透過近紅外光照射在不同材質,反射或穿透的波長和強度,就能辨別纖維種類,再利用噴射氣流,將衣物吹送到正確的輸送帶上。

衣料回收設施機械操作員 史塔肯伯:「(衣物)將經歷4種不同的清潔過程,將不同布料分類,例如,我們希望找到含95%的棉,或由50%的腈綸製成的衣物。」

歐盟指出,光是從2000年到2015年,全球紡織品產量就幾乎翻了一倍。到2030年,服裝和鞋類的消費,預計將增加近三分之二。歐洲議會希望在2028年制定一套全新的紡織品廢棄物規則,為「快時尚」踩剎車。除了產業末端的回收,上游製造商更不能置身事外。

衣料回收公司營銷發展部主管 柏森:「下一步是讓這些服裝公司明白,他們必須使用回收材料,而不是原生材料,必須一步一步來。」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靠著僅存視力作畫 視障林芳語彩繪生命
東部外海5.4地震 台北震度1級明顯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