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陰=安全了?醫揭4大關鍵 是陰轉陽危機

今(13)日本土新增6萬4972例,疫情持續延燒,面對已進入社區的病毒,國人快篩需求大增,而因為不時有「陰轉陽」的情況出現,讓不少人質疑,驗出陰性就代表安全嗎?對此,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表示,就算驗出陰性也不可輕忽,並透露做快篩的最佳時機。

 

今天本土個案已突破6萬人。(圖/指揮中心提供)
今天本土個案已突破6萬人。(圖/指揮中心提供)

 

黃軒在臉書表示,最近收到不少人詢問,「什麼時候做快篩才好呢?」「快篩明明是陰性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做好幾次的快篩?」,而他則是根據國外的研究,統整出4大重點來說明。

第1點先從感染者的Ct值來看,美國針對某一所大學4萬名學生做篩檢,找出1633名確診者,並分成無症狀、有症狀、確診後才出現症狀者,最後得到的結論為,無症狀感染者:Ct值高、病毒量低;有症狀感染者:Ct值低、病毒量高。

 

研究人員認為「Ct值和症狀」有非常大的關係,許多有症狀的人,在檢疫的10天內或做檢查時,都至少有一個以上的症狀,當發作時去做快篩,較容易出現陽性反應。

 

黃軒在臉書解答民眾對於快篩的疑惑。(圖/翻攝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
黃軒在臉書解答民眾對於快篩的疑惑。(圖/翻攝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

 

第2點是可能因為才剛被傳染,所以病毒量不足,感染Omicron後一天之內,病毒就會開始在體內複製,但通常要在第二天,才會有足夠病毒量,得以驗出病毒,這時就會出現所謂的「陰轉陽」。

 

第3點則為使用不同的快篩工具,各自的敏感程度不同,像是荷蘭曾做一個大規模臨床試驗,發現唾液快篩的敏感度僅有6成多,而鼻咽快篩靈敏度有7成。此外,唾液快篩Ct值需低於23或24,才能驗出來;而鼻咽快篩Ct值27還是可以驗出來,也就是說,病毒量低的情況下依舊能測出來。

 

檢測工具的不同,驗出的結果也會有所差異。(圖/翻攝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
檢測工具的不同,驗出的結果也會有所差異。(圖/翻攝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

 

最後一點為7天居隔期問題,因為Omicron在體內大約會停留7天,換句話說,在這段期間有出現症狀,抑或是無症狀且快篩又陰性,在7天結束之後,多數確診者或未確診居隔者,也就不具傳染力。

 

當然也有少部分的人,超過7天或10天以上,快篩後依舊是有「淡淡哀愁」的一條線,但僅是病毒的「屍體」或「殘肢」,不會加重病情,更不會傳播給他人。

 

不過,就算如此還是要注意,因為Omicron具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會「再感染,Reinfection」,因此7天之後仍要堅守NPI措施(非藥物介入措施,像是勤洗手、戴口罩等),來保護自己與他人。

 

就算經過7天的隔離期,但後續的防疫措施也非常重要。(示意圖/pixabay)
就算經過7天的隔離期,但後續的防疫措施也非常重要。(示意圖/pixabay)

 

(封面圖/東森新聞)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同事快篩陽!隔天辦公室大改造 他傻眼:這是類方艙?
記者問一問題!陳時中聽完罕動怒 3連發回擊:為什麼?
臉書宣布取消「重大功能」 5月底將走入歷史

◤疫情升溫不鬆懈 必備防疫品◢
口罩防護不能少 俗俗價最低$119起
熱銷空氣清淨機 隨身淨菌$790起
酒精、洗手乳 日常必備品一次買齊
居家上班上課 萬元文書筆電這裡找
過節免外出 南北粽$350起送到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