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陽性無症狀!急診醫揭三大病程 出現一警訊要送醫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自12日起已連6日單日確診破6萬,醫院急診湧入大量患者。急診醫師田知學昨(18)日也在臉書分享快篩陽性的三種病程發展,提醒患者若有發生這些情況,要趕快就醫,讓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住院。

昨日台灣新增65794例本土病例。(圖/指揮中心)
昨日台灣新增65794例本土病例。(圖/指揮中心)

在醫院第一線工作的急診醫師田知學,昨日在臉書粉絲團「布農Doc田知學」表示,前幾個禮拜開始,快篩陽性患者最多的主訴是「我其實沒有症狀或一點點症狀,但是我女兒(或兒子、或家中第一個有症狀確診者)有,我只是跟著確診快篩陽性」。

面對這種情況,田知學都會開基本防疫包給對方,接著過一天、兩天就開始有訊息或是電話打來告訴她狀況,而這些狀況主要分成三類。

一、醫師謝謝!我好了!我只有用力休息、飲食均衡、多喝水!

二、真的,燒燒退退和喉嚨痛大概第2、3天開始衝病程高峰,當時心情比看股票還緊張,然後孩子(家人或我)就好了!

三、(極少數)病人過幾天還沒有改善、活力變差、更多症狀。這時我們就會請家人把病人帶回急診,評估是否要住院。

有民眾快篩陽性後,在家休息、喝水病況就好轉。(示意圖/pexels)
有民眾快篩陽性後,在家休息、喝水病況就好轉。(示意圖/pexels)

田知學表示,全台灣專責病房有限,現在每個急診內部只有兩個區塊「確診或非確診」,至於「可能、疑似」的患者,就只能在外面等報告。

醫院急診室內,只有「確診或非確診」兩個區塊。(圖/東森新聞)
醫院急診室內,只有「確診或非確診」兩個區塊。(圖/東森新聞)

田知學指出,已經有越來越多篩檢站,且快篩陽性會持續好幾天,真的不用急著到急診確診,同時也可以多利用視訊問診諮詢,把醫療空間和量能留給確診中重症以及非確診的一般急重症病人。

田知學呼籲將醫療量能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圖/翻攝自布農Doc 田知學臉書)
田知學呼籲將醫療量能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圖/翻攝自布農Doc 田知學臉書)

(封面圖/東森新聞)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快篩陽性怎麼辦?全台「PCR篩檢站懶人包」地點、開放時間一次看,測出兩條線不必慌張!
快訊/快篩陽即確診「增列一類人」 明起實施
明日夜溫差10度!下波鋒面報到時間曝 連4天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