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認識7號塑膠!不只一種材質?可回收嗎?有毒嗎?應避免使用?

您對 7 號塑膠感到陌生嗎?其實生活當中,眼鏡、儀表板、嬰兒奶瓶、兒童餐具、環保杯,都有可能是 7 號塑膠,而且由不同材質製成。究竟是否可回收?在使用上有哪些應注意的地方?小心無意間吃進有毒物質!

7號塑膠是什麼?

國際通用的塑膠編號當中,1 至 6 號各代表一種類型的塑膠1號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大部分寶特瓶都使用1號塑膠。
2號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質較厚、硬,容器上多用來盛裝乳製品、清潔液等,堅固又耐熱。
3號PVC(聚氯乙烯):一般製造必須添加安定劑或塑化劑,可見於盛裝洗碗精、漱口水等。
4號LDPE(低密度聚乙烯):可與食物接觸,常被製成塑膠袋、保鮮膜、醫療器具、藥品包裝袋。
5號PP(聚丙烯):常見的塑膠容器,外觀上較為不透明或半透明,材質也較硬。
6號PS(聚苯乙烯):保麗龍,很難分解的塑膠,也很難再製成其他有用的產品。
7號OTHER(其他):若非上面6種塑膠,就會被歸類到7號。
,而
無法歸類於這 6 種類別的,皆屬於 7 號塑膠,材質包含壓克力、聚碳酸酯、生物可分解塑膠、尼龍、玻璃纖維、美耐皿等。

由於 7 號塑膠大多是工程級的高階材質,種類繁多,所以耐熱度、特性都無法統一標示,也不是每一種 7 號塑膠都能回收,丟棄時須仔細確認,或交由特定單位處理。

7號塑膠最常見的製品有哪些?

由於 7 號塑膠的類型很多,在此為您介紹生活中最普遍、常見類型,包括聚碳酸酯、生物可分解塑膠和美耐皿。

聚碳酸酯(PC),小心含有雙酚A!

Polycarbonate(中文為聚碳酸酯,簡稱 PC)是最具代表性的 7 號塑膠,這種聚合物屬於熱塑性塑膠(thermoplastic),可重複加熱和塑型,耐熱度達攝氏 120 至 130 度。

PC 有接近玻璃般半透明的外觀,耐壓性高,在室溫下有很強的韌性,而且能抗紫外線,經常用於製造嬰兒奶瓶、眼鏡、水壺、飲水機瓶、防彈玻璃、儀錶板、CD 光碟片、園藝溫室等

有些嬰兒奶瓶是由PC(Polycarbonate,中文是「聚碳酸酯」)製成,但PC可能含有雙酚A(BPA),危害寶寶健康。
有些嬰兒奶瓶是由PC(Polycarbonate,中文是「聚碳酸酯」)製成,但PC可能含有雙酚A(BPA),危害寶寶健康。

不過 PC 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在製造過程經常加入雙酚 A(BPA)雙酚 A(Bisphenol A,BPA),也稱酚甲烷,是一種環境荷爾蒙,被用來製造聚碳酸酯(PC),接觸過量可能會干擾內分泌,導致乳癌、攝護腺癌、泌尿系統疾病、女性早熟、影響腦部發展等健康風險。
主要的暴露途徑為飲食、化妝品、感熱紙、灰塵,吃進、吸入或皮膚接觸雙酚 A。目前臺灣的「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第五條規定,嬰幼兒奶瓶不得使用含雙酚 A 的塑膠材質,而 PC 材質的食品容器中,雙酚 A 含量不可超過 0.6ppm。
資料來源: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雙酚A
康健:雙酚A危害健康,如何選用塑膠品?
,若產品使用不當導致出現刮痕、磨損或高溫加熱,可能使雙酚 A 釋放至食物或飲品,進入人體將對身體健康帶來風險,導致 PC 在近年來使用率降低。

有些國家已禁止使用 PC 製作嬰兒奶瓶和配方奶粉包裝。臺灣消基會則提醒,若選擇 PC 材質的奶瓶和水壺,千萬不要用微波爐加熱、不要長時間盛裝牛奶、不要用高效清潔劑清洗,也不要用滾水消毒

近年來有些 PC 產品標榜「無雙酚 A」,建議購買時多確認檢驗證明,保障使用安全。

聚乳酸(PLA)又稱「生物可分解塑膠」,其實不如字面般天然!

「生物可分解塑膠」通常指的就是「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一般是以植物澱粉如玉米、甘蔗、馬鈴薯等碳水化合物發酵製成,最常應用於免洗餐具、食品包裝盒、生鮮托盤、飲料杯……等。

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外觀可能與一般塑膠無異,常製成免洗餐具、飲料杯、食品包裝盒等產品。
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外觀可能與一般塑膠無異,常製成免洗餐具、飲料杯、食品包裝盒等產品。

PLA 的耐熱度低,僅可耐受攝氏 50 度以下,因此只能盛裝冰品、沙拉或常溫食品。它的收縮率低、不溶於水,是家用 3D 列印的理想材質。

雖然 PLA 稱為「生物可分解塑膠」,但其實不是丟棄在花圃、土壤中就能快速分解。PLA 必須在一定的濕度、溫度條件維持一段時間,才可以達到分解效果,這種環境通常要是工業堆肥環境才能提供。因此,PLA 若進入自然環境,就像一般塑膠垃圾一樣,難以被分解

美耐皿(Melamine)須避免高溫和微波

三聚氰胺-甲醛樹脂(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s)有個您我熟知的名字,就是美耐皿(melamine resins),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聚合而成的塑膠製品,屬於熱固性塑膠(thermoset plastic),無法重複加熱塑形。

耐摔、耐用、容易清理、質地輕的美耐皿,在臺灣很受餐飲業者和家長的青睞,許多孩童餐具皆是美耐皿材質。其它包含盤子、杯子、湯碗、湯杓、鍋鏟等廚房用品,也常由美耐皿製成。

美耐皿耐摔、耐用、好清洗,常見於小吃店、火鍋店、日本料理店等餐飲環境,使用上須避免盛裝熱食、注意餐具是否刮傷,以免攝入有害物質。
美耐皿耐摔、耐用、好清洗,常見於小吃店、火鍋店、日本料理店等餐飲環境,使用上須避免盛裝熱食、注意餐具是否刮傷,以免攝入有害物質。

美耐皿雖標示可耐受約攝氏 110 度,但不同品質的美耐皿餐具可能在 40-70 度等不同溫度就會釋出三聚氰胺,因此不可微波加熱,如果溫度過高、材質不佳、表面刮傷、老舊,可能釋放具有毒性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攝入體內將造成腎臟發炎、結石、甚至致癌等健康風險。

7號塑膠可以回收嗎?

由於 7 號塑膠包含許多類型的材質,需要的回收管道與技術都不一樣,對於能不能回收無法一言以蔽之,但總括來說,大部分的 7 號塑膠不適合進入一般回收系統

以聚碳酸酯(PC) 為例,通常您不會將舊的儀表板、眼鏡放進回收箱,因此 PC 的回收率通常非常低。至於水壺、奶瓶和 CD 光碟片則需要透過專門的管道特殊處理,建議先和在地環保局或回收廠確認。

那麼,PC 應當作一般垃圾嗎?其實 PC 在自然環境中也難以分解,甚至可能釋放雙酚 A 至土壤或水源,因此建議避免購買 PC 產品。

至於聚乳酸(PLA),雖然在特定的環境下有機會被分解,但在缺乏獨立的回收分類管道,也沒有足夠的工業堆肥設施的狀況下,在臺灣通常只會進入焚化爐。

PLA在自然環境依然難以被分解,而臺灣目前也沒有相應的回收處理系統,最終依然以垃圾的方式進入焚化爐。
PLA在自然環境依然難以被分解,而臺灣目前也沒有相應的回收處理系統,最終依然以垃圾的方式進入焚化爐。

另外,PLA 外觀有時和 1 號塑膠 PET 相近,除非特別確認編號,否則難以肉眼辨識。所以若PLA 和一般塑膠混入回收系統,可能導致回收端混淆,混入 PET 將導致回收再利用的價值降低。所以放任PLA 的使用,等於是增加回收端的壓力。

而且,美耐皿是一種熱固性塑膠,加熱會燃燒,這種特性不易回收再利用,因此目前臺灣大部分回收系統皆不接受美耐皿

臺灣禁用PLA政策,2023年8月開跑!

隨著全球減塑意識抬頭,許多業者將塑膠包裝改為聚乳酸(PLA)材質,來達到所謂的「減塑目標」、建立環保形象。然而,如果檢視 PLA 的特性即可發現,其實它並沒有想像中環保,因此 2018 年,歐洲議會通過決議:「生物可分解塑膠」無法解決塑膠污染問題

綠色和平在全球推動減塑政策的同時也呼籲政府與企業,若僅是換一種材質並保留「一次性使用」的模式,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應停止以 PLA 做為一次性塑膠包裝

在臺灣,綠色和平於 2020 年發布《破解「生物可分解塑膠」:生產,使用與環境衝擊》研究報告,揭露全球在 2019 年生產的 PLA 當中,有 59% 被製成塑膠袋、食品袋、食品和、飲料杯和化妝品包裝,材質複雜且添加多種塑化劑和化學物質,使其無法回收。

2021 年 12 月 28 日,綠色和平團隊出席「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使用與去化」公聽會,強調生物可分解塑膠的隱憂和風險,呼籲政府與企業應發展從源頭減量的方法,如裸賣、重複盛裝、循環容器等模式,而非繼續依賴一次性包裝。

綠色和平於2021年12月28日出席「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使用與去化」公聽會,減速專案主任張凱婷(右)表達生物可分解塑膠並非源頭減塑的真正解方和其原因。
綠色和平於2021年12月28日出席「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使用與去化」公聽會,減速專案主任張凱婷(右)表達生物可分解塑膠並非源頭減塑的真正解方和其原因。

經過數年推動,2023 年 2 月 3 日迎來環保署公告:2023 年 8 月起,公部門、公立與私立學校、百貨公司、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的餐飲業等 8 大場所,將不得提供 PLA 材質的杯、碗、盤、碟、餐盒等免洗餐具

這是限用和禁用 PLA 的重要一步,期待未來可加速擴大場所和品項,為您我提供更多環保購物的選擇。(延伸閱讀:2023年8月起這些場所禁用PLA!生物可分解塑膠無法有效減塑

從源頭解決塑膠氾濫,須制訂強而有力的《全球塑膠公約》

據估計,全球每年生產高達 4 億噸塑膠最多有 1,270 萬噸流入海洋,污染自然環境,威脅野生動物生存,就連人煙罕至的聖母峰、南極和馬里亞納海溝,皆已出現塑膠蹤跡,甚至您我體內可能已有微塑膠殘留。塑膠污染是全球必須面對的考驗,而事實證明我們無法仰賴回收解決塑膠污染問題,必須直接從源頭減量生產,停止依賴塑膠!

全球 175 個國家及地區政府已於 2022 年 3 月聯合國會議達成共識,決議制訂《全球塑膠公約》,並在 2023 年 6 月完成第二次談判會議,針對塑膠的生產、消費、棄置的整個生命週期,訂定完整規範標準,目標於 2024 年底前完成所有協商細節並開始執行。(延伸閱讀:媲美巴黎協定的全球塑膠公約!4大重點看懂全球最重要減塑政策

綠色和平將持續派員出席會議,確保這得來不易的公約條文足夠強而有力,同時阻止石油產業等利害關係者拖延減塑步伐。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一同推動各政府拿出解決塑膠污染的決心,制定塑膠公約應包含以下內容:

  • 限制、減少塑膠生產,源頭解決塑膠污染

  • 促使政府、跨國企業立即制定減塑政策

  • 加速發展「重複使用」的商業模式

  • 全面性淘汰一次性塑膠

期待與您一起,督促政府與企業正視塑膠污染危機,以行動為您我及未來世代打造一個永續、乾淨、宜居的地球家園。

延伸閱讀:

The post 快速認識7號塑膠!不只一種材質?可回收嗎?有毒嗎?應避免使用?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