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長不高 兒童內分泌門診爆滿

「暑期拚長高」系列報導3之1(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1日電)暑假拚長高,兒童內分泌門診比平常多2、3成學童,家長看到孩子骨齡早熟、生長板萎縮,想打針增高;不過,可能有人白花錢了。

戴小姐的大姪女今年6月小學畢業典禮前,先到兒童內分泌科門診報到,就怕暑假沒掛到號,耽誤治療,最近注射生長激素,全力拚長高。這位戴小妹身高150公分,比妹妹矮,父母擔心她將來會成為矮冬瓜,「現在就算花大錢,也捨得」。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羅福松說,大多數病例不需要打針吃藥,只要諮詢、評估、追蹤即可。少部分要治療的案例,注射生長激素要連續3年療程,1年藥費新台幣十餘萬到數十萬元,如果打打停停,「白花錢」。

羅福松平日門診病童和家長就不少,最近診間更擠進暑假才有空求醫的孩子。他坦白說,有些醫師經驗不足,錯誤判讀骨齡與生長板萎縮閉合程度,導致家長恐慌,以為孩子不注射生長激素,就不能長高。

羅福松說,先天不足的小朋友要仔細評估、小心使用生長激素。可惜的是,有的案例太晚就診,日前就有17歲高中男生,生長板已經閉合,即使用生長激素,以後也長不高,若能小學高年級到國中時就診,說不定還有機會。

生長激素有風險,吳小姐有家族糖尿病,她兒子「桐桐」5歲時在三軍總醫院測得骨齡只有2歲,檢查追蹤期間,她對生長激素充滿幻想,醫師卻告知生長激素可能會害「桐桐 」得糖尿病、長癌細胞時,她不得不考慮再三。

「桐桐」又矮又小,吳小姐表示,婆婆媽媽整天叼念孫子又矮又小,「妳做媽媽是怎麼養孩子的」,她備受壓力,直到「桐桐」升上小學6年級,個子竄高,才不再提生長激素。

有的家長並不指望能在兒童門診拿到增高特效藥,而是像張小姐一樣,打算先替11歲兒子「小胖」測量骨齡和生長板厚度,秋天時開始吃中藥「轉骨方」,為長高進補。

張小姐的理由是,聽說骨齡比較早熟、生長板快閉合的孩子,吃轉骨方會提前閉合生長板,反而會長不高,至於吃轉骨方有沒有效,「不知道,反正班上同學都在吃」,媽媽們彼此交換經驗談,「小胖」也要加減吃吃看。

羅福松對轉骨方的效果,持保留待度,他說,成年女性的身高大約在14歲決定,男性18歲左右,用父母身高可計算出孩子身高的期望值,如果父母真的很擔心孩子矮個子,小學高年級時,就可以到醫學中心兒童生長內分泌門診諮詢。10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