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人變多?COVID不只影響確診者,也排擠醫療資源

或許因為台灣醫療費用的可親性與醫院的便利性,台灣急診的使用率一直都蠻高的,少數例外就是在這兩年5、6月疫情嚴重時,急診病患明顯減少,也不知是民眾自律、比較小心,避免在疫情期間到急診就醫增加醫護負擔,還是平常急診就被濫用得太嚴重?  

雖然這幾天,每日染疫人數還是高達四多萬人,不過與前陣子動輒八、九萬人相較已下降許多,所以急診室的人也變多了,原本已經好久不見的走道待床區也重出江湖。

疫情減緩了,急診病人卻變多了,病床也變難等了,僅為情境配圖。張智傑攝影
疫情減緩了,急診病人卻變多了,病床也變難等了,僅為情境配圖。張智傑攝影


等不到床可以住院的病人

或許是人在生病的時候心情會比較不好,加上急診的環境也沒有病房那麼舒服,前兩天早上我才上班沒多久就聽到有人到護理站質問護理師阿如:「你們還要我們等多久?刀都已經開完了,我們也都在急診等床等兩天了,為什麼還是沒有床可以住院?」

阿如無奈地說:「當初你們要轉來之前,我們就有跟你們說,現在醫院的床很滿,可能開完刀會需要在急診等床了啊,而且我們也真的有幫你們待床了,只是樓上就真的沒有床啊!」

我想顯然是這家屬已經來吵過不只一次了吧,所以才會連轉院前已經有告知家屬本院滿床的事都有交班,連前兩天沒上班的阿如都知道。

只是阿如的答案顯然不能滿足家屬的期待,家屬依然生氣的說:「不是說疫情比較和緩了嗎?而且新聞也都說現在醫院的量能都是夠的啊!你們為什麼還是沒有床?」

阿如又更無奈了:「可是先生,新聞說的醫院量能指的是照顧感染COVID-19的病人量能足夠啊!這些量能會足夠就是因為醫院把原有一部分的病房和醫護,都挪去照護感染COVID的病人了啊!那沒有感染COVID的病人能住的病房就減少了啊!加上最近疫情比較減緩了,大家比較常出來活動,受傷的人、來急診的人也變多了,所以才會等床等這麼久啊!」

「我不管,反正我今天就要住到院,不然我就去衛生局投訴你們!」說完那名家屬就氣沖沖的走了,留下苦著臉的阿如在護理站不知該如何是好。

COVID疫情影響的不只有染疫的人

早在去年Delta病毒在美國肆虐嚴重時,我就有聽美國的朋友說,因著COVID,他們的小兒科加護病房住滿了染疫的小朋友,導致他們有重大外傷的小朋友需要住加護病房卻住不進去。

前陣子北部疫情嚴重時,我也聽過朋友說,因著許多救護車都被派出去載送染疫病患了,所以原本該由就近分隊載送的非染疫重症病患,反而因為救護車不足,必須由較遠的分隊跨區載送,影響到就醫時程。

我原本還以為度過了疫情高峰期,這種醫療資源排擠都沒出現,應該可以放心一些,沒想到居然是在疫情和緩的這時候出現了。

只能說儘管疫情已經開始降溫,但仍占用了不少的資源,可是民眾們已經開始放心的正常生活,甚至門診和手術也都開始恢復正常,在這種情況下被排擠的,反而變成是需要住院的急診病人了。

因此,在疫情完全停歇之前,還是希望大家能好好照顧自己,減少自己到急診就診甚至住院的機會,如果真的不幸需要從急診住院時,也希望大家能彼此體諒目前染疫的病患仍然占用部分醫療資源,所以病床的部分可能會比較難等,醫護們真的不是故意有床不讓各位上去住院的啊!

畢竟相信我,急診的醫護每天上班的人數都是固定的,病人多我們上班的人也不會變多,負擔反而變重,我們真的不會想故意扣留各位在急診啊!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那個連九採陰的男人!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自主健康管理日常
確診醫護自責為何是我?同事暖答:你比較勇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