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虐案 9 年暴增 223%:受盡折磨的孩子,向誰說 #Metoo ?

作者:周幼平/以數之名

春節當然是紅的,這時節街路盡是赤紅。但非人人感受皆是「喜氣洋洋」——有些早逝的小生命,沒有機會享受領紅包的喜悅、遑論放鞭炮的樂趣,來不及見證狗年來臨,他們已含恨而逝。

時日一久,連周遭大人們的記憶裡,關於這些孩子們的片段,也都逐漸消去,最終只剩下血漬乾涸後的深褐色。

這是我在《換日線》發表的首篇作品,又逢農曆新年,本該寫些大吉大利、前程似錦的文字,但工作緣故,發現近幾個月來,台灣、香港陸續發生多起社會案件,受害孩童的情狀讓人怵目驚心,決定以此作為主題拋磚引玉,希望大家更加重視台、港兩地的兒童少年受虐現象,不再容忍身邊的恐怖暴力。

台港兩地,駭人聽聞的虐童慘案

過去幾個月,台灣、香港發生的重大虐童案,我摘要三則如下:


2017 年 9 月,桃園市王姓男子被鄰居報警,指出他長期虐待、性侵自己收容的五歲女童,不僅剃光女童頭髮、逼迫其磕頭、喝尿,還抓起女童以頭撞牆。嫌犯後來被起訴、求刑 20 年。


2017 年 11 月,新北市莊姓男子長期虐待同居女友與他人所生的邱小妹妹,最後在80公分長的鐵棍痛毆之下,早已營養不良,渾身是傷口和疤痕的邱小妹妹,除了牙齒蛀光,大腿骨甚至折斷、刺穿皮膚,最後不幸死亡。義務處理邱小妹後事的「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王薇君沈痛地形容:「打到『屁股開花』 、『打斷腿』都是誇飾的形容詞,可是在四歲邱小妹妹的身上,卻不是形容詞。」


2018 年 1 月,年僅5歲的香港屯門陳小妹,因為長期遭生父、繼母毆打,嚴重營養不良、傷勢過重,在家中昏迷,送醫後不幸死亡。香港警方調查指出,陳小妹遇害前一日,兩名兇嫌曾合力拋起陳小妹、撞向天花板多達十次,醫護人員指出,陳小妹妹全身都是剪刀、藤條、鞋印造成的傷疤,還未癒合的舊傷口就長達十公分,上頭又查驗出新的傷痕,導致全身多處開始腐爛。陳小妹妹的遭遇,在罕見虐童致死的香港引發震撼,在出殯日前,香港民眾自發組織一場追思遊行,有數百人參與。

光是追溯、拼湊這幾段文字,就已經讓我感受到極大的精神壓力,相信讀者亦有同感。然而不幸的是,這些孩子的悲慘遭遇不是特例,反而是日益擴散的虐童陰霾下,散見台灣、香港各處的類似個案。

「受虐兒少總人數減少,遭性虐待比例卻攀升」的警訊

台灣、香港的虐童問題有多嚴重,讓我們以客觀的數據來呈現。根據台灣衛福部公開資料顯示,自 2004 年起,受虐兒少人數不斷攀升,在 2010 年達到高峰,然後自2010 年至 2016 年度,整體受虐人數不斷減少,當然,有一部份因為少子化的緣故,身體虐待與精神虐待兩類案例,也有明顯下降。

但在種種數據之中,有一個警訊必須注意:那就是性虐待案件無論在台灣、香港,都不斷增加。

2008 年以來,台灣女童遭性虐待比率,從每 10 萬人(以下同)有 22 人、大幅增加為36.3人;台灣男童遭性虐待比率,更從每 10 萬人有 2.1 人,暴增至 6.8 人,增幅達到 223%!

無獨有偶,在香港,女童、男童遭性虐待比率,也從同期的40.7人、8.4人,雙雙增加至 49.3 人與 9.9 人。可見在整體兒少受虐比例降低的表象之下,性虐待案件不斷攀升,是相當危險的訊號:

因為,性虐待不同於盛怒之下的衝動毆打、也就是所謂的身體虐待行為——它是蓄意針對兒童性徵、無聲無息的殘酷傷害,而且很可能與其他虐待行為合併、一再反覆發生。

另一個明顯存在於香港的特殊現象,是所謂的「疏忽照顧」。專業見解認為,疏忽照顧的定義是「不加注意或忽視兒童少年生活的基本所需,致兒童少年身心或權益受損」,而這九年來,香港男女童遭到「疏忽照顧」的比率飛速上升,竟從每 10 萬人有 6.7 人、 6.8 人翻了數倍,達到 17.7 人、 18.1 人之多。

看似冷冰冰的統計數字,或許反應的是不斷昂首挺進的香港經濟,其實是以割裂無數親子關係作為代價的吧!

「疏忽照顧」與社會問題的顯著關係

可能有人會問:如此匆忙、凡事求速成速效的現代社會,誰家沒有時間不足、苦於疏忽照顧的問題?一時「疏忽」,又豈會有多嚴重的後果?

這些猜想,讓我不禁回憶起一個名字:曾文欽。

曾文欽,就是 2012 年轟動社會的台南湯姆熊殺人案兇嫌,他在遊戲場廁所殘酷地將男童割喉致死,但在最高法院審理時,以不能判處精神病患死刑為由,判決曾文欽無期徒刑定讞。

曾文欽,就曾經是一個遭到疏忽照顧的受害者——他 12 歲時父母離異,國小畢業就輟學到修車廠工作,長期過勞加上學習能力有限,讓他視力受損、肩膀脫臼。更嚴重的是,自幼失去所有監護與依靠,讓曾文欽從極端內向孤僻的性格,演變成為精神疾病,最終造成另一次無可挽回的悲劇。

對犯罪者懲罰孰輕孰重,言人人殊,本文更完全沒有「污名化受害者」或「替犯罪行為開脫」的意思,但根據眾多研究,成長時期疏於受到照顧,或遭受各種虐待經驗者,若缺乏他人、社會的關懷和專業的疏導,後來成為施虐者的機率大為提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從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哈利.哈洛(Harry F. Harlow)開始的眾多研究早已陸續指出,兒童期間的負面經驗——包括受孤立、遭到虐待、身處無安全感環境等等,讓成人酗酒、性愛成癮、罹患憂鬱症乃至成為暴力犯罪者、甚至自殺的機率都大幅提高,根據部分研究,甚至具體指出機率最高比一般人高出 12 倍。

性侵 150 多位受害者的美國女子體操隊醫納瑟(Larry Nassar),遭判刑 175 年;當披露性侵受害經驗的「#Metoo」風潮,從好萊塢蔓延,扳倒娛樂大亨哈維斯坦(David Harveystein);無數有類似遭遇的台灣、香港孩子們,卻仍舊因為極度弱勢,沒有任何管道替他們發聲,也鮮少人關心他們的存在,身上只有實實在在的傷疤,和對未知明天的極度恐懼——所謂「希望」和「正義」,在他們的生活現狀改變以前,都只是毫無意義的名詞。

多關注一個求助的眼神,多留心一次可疑的哭泣聲,你很可能將挽救一個、甚至更多生命。

資料來源:衛福部統計內政統計年報資料,以及香港司法罪案統計,我以兩地同步的最早年限——2008年為基準,計算每10萬人之中,有幾位18歲以下的兒少遭到疏忽照顧、身體虐待、性虐待、精神虐待等四種不當待遇,藉此呈現與比較台灣、香港兩地的現狀。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性虐案 9 年暴增 223%:受盡折磨的孩子,向誰說 #Metoo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誰說印度是「性侵大國」?讓數據說話,台灣性侵案比例至少是印度的1.6倍,官方統計更高達27倍!
小黃運將涉嫌性侵韓國女遊客,新聞延燒韓國──網民:「大家別去台灣了,因為台灣人不喜歡韓國人」

作者簡介:說故事的人。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