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熊貓外交」 中國將再派兩只大熊貓赴美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家動物園周三(5月29日)宣布,已與中國政府達成新的協議,一對成年大熊貓將於今年年底從中國運抵華盛頓。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和保護生物學研究所(NZCBI)介紹,這對大熊貓分別是 “寶力”和 “青寶”。

“我們非常高興地宣布,我們繁育和保護合作關系翻開了新的篇章——歡迎兩只新熊貓來到華盛頓特區,其中包括我們深愛的熊貓家族的一名後代”,美國國家動物園園長史密斯(Brandie Smith)表示:“這一歷史性時刻充分證明了我們與中國同行的合作產生了無可辯駁的影響。”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同日也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宣布,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一對大熊貓“寶力”(雄性,2021年8月生)和“青寶”(雌性,2021年9月生)將於今年晚些時候赴美開啟新一輪大熊貓保護研究合作。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另外介紹,寶力的母親於2013年出生在該動物園,他的祖父母“添添”和“美香”從2000年到2023年也一直生活在華盛頓動物園。

中國大使:“熊貓擁抱者”不應被抹黑

根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周四發布的消息,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舉辦的新聞發布活動中致辭表示,中美建交45周年之際,雙方開啟新一輪大熊貓保護合作,未來美國民眾會有更多機會見到人見人愛的大熊貓。他補充道,除“寶力”“青寶”外,“雲川”“鑫寶”已被選定赴美國聖迭戈動物園。

謝鋒強調,中美大熊貓保護合作比兩國建交還要早。他指出,為兩國人民福祉和世界前途命運計,中美應該選擇做伙伴,而不是當對手。“熊貓擁抱者”不應該被抹黑攻擊,“期待大家像關心大熊貓一樣關心中美關系,共同努力開創和平與繁榮的明天”。

“友誼標志”失而復得

多年來,中國將曾經的瀕危動物大熊貓借給各國動物園作為親善大使,並由此促進了當代中國的“熊貓外交”。去年11月,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將三只大熊貓歸還給了中國,中斷了在美國首都持續50多年的“友誼標志”。

同樣是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舉行的外交峰會上形容大熊貓是“中美人民的友誼使者”,釋放出中國對美恢復熊貓外交的信號。今年2月,有消息顯示,中國計劃將更多大熊貓送往美國,表明前者再次向後者表現出建立長期友誼的姿態。除了已確定今年將一對大熊貓送往美國聖迭戈動物園,中國還計劃在2025年將一對大熊貓送往舊金山,這將是舊金山動物園首次迎來大熊貓。

在報道華盛頓國家動物園迎來新大熊貓的消息時,路透社分析指出,自去年中美關系跌至歷史最低點以來,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接觸日益頻繁,兩國關系也因此更加穩固,“周三的聲明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北京同意穩定與華盛頓的關系”。

新一輪“熊貓熱”

周三,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還發布了一段輕松愉快的“官宣”視頻。影片的主角是史密斯、史密森尼研究所秘書長邦奇三世(Lonnie G. Bunch III)和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Jill Biden)。視頻中的三人聚集在一起,討論歡迎未具名貴賓的招待會禮儀。當吉爾·拜登問及菜單和著裝時,史密斯一本正經地回答,即將到來的客人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他們“偏愛黑色和白色”。

吉爾·拜登在影片中表示,已迫不及待與大家一起慶祝大熊貓到來的歷史性時刻。周三的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隨處可見寫有 “熊貓來了!”的標牌,禮品店裡也擺滿了新的熊貓主題商品。

新的大熊貓抵達華盛頓後要先隔離數周,在評估熊貓適應情況後,動物園再決定向公眾展出時間。預計當地屆時會掀起新一輪“熊貓熱”。

根據聲明,美國國家動物園與中方簽訂的研究和繁育協議將持續到 2034年4 月,與之前的協議一樣,這份協議規定任何在動物園出生的幼崽將在4歲之前移居中國。動物園每年將向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支付100萬美元,用於支持在中國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綜合報道)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