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歡渡口】同學會感懷

◎琹涵

我們的同學會將在下個週末舉行,地點在臺南。原本規劃兩天一夜,後來改為一天。重蹈了十年前的覆轍,然而,只要大家歡喜就好,沒有人在意朝令夕改。

我受託前去詢問大才女的意向如何?據說她彷彿失聯,不見任何回報。電話沒人接,紙本通知也不見回音。

舉辦大型同學會從來都是辛苦的,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心力,主辦人要夠熱心,願意犧牲奉獻,事情才有可能圓滿。

聽說這一次可能會是最後一次了,大家都逐漸老去,有的要照顧孫子女,抽不出空來;有的健康欠安,出席有困難。至於國外的同學分散四處,因為距離太遠,怕他們舟車勞頓,太過辛勞,故此次並未邀約。

大才女海內外多有置產,我無法確定她是否人在國內,就算人在國內,是否願意接電話我也無法臆測?我撥了電話,她立刻接了,真是好兆頭!但她老說自己有多忙多忙,直到我對她說,這次可能是最後一次同學會了,再相見不易,因為同學們都老了。她聽了以後靜默無語,沉思不久即應允參加。

她說,「只有同學會才能見到那麼多當年的同窗,對我而言,或許也是一種告別。」

這些年她身體欠安,去年還住院手術,生死也不過是一線之間。

大學畢業後,我們都曾努力地工作,以回報社會國家的栽培。然而,不敵歲月摧殘,我們都逐漸年華老去,日益敗壞的身軀還能支撐多久,又有誰知道呢?

然而,有相聚就有別離,此事自古難免。想我們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在不斷的相聚與別離中度過?相聚歡欣,別離哀傷,總是這樣,也教會了我們要知福惜情和感恩。

想起唐代王維在〈資聖寺送甘二〉詩中所寫的:「浮生信如寄,薄宦夫何有?來往本無歸,別離方此受。柳色藹春餘,淮陰清夏首。不覺御溝上,銜悲執杯酒。」詩中的含意是:人生虛幻,猶如暫時寄居在這個世上,所以擔任一個卑微的小官又算得了什麼?人們來來去去本無終了之時,而這個時候,我正感受著別離的痛苦,柳樹的顏色在春末顯得光鮮油潤,槐樹的樹蔭在夏初清涼。我不知不覺就在這御溝邊,懷著悲傷喝了送別的酒。

人生短暫而飄忽,別離卻是長遠的課題。……

當我們在人生的黃昏之際有幸能參加同學會,何其難得!然而,每回的同學會又何嘗不是生命的另一次告別呢?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有多麼的惆悵與不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