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喜劇《人民公僕》:透過戰爭悲劇,重新認識烏克蘭「喜劇總統」澤倫斯基

文:郭令鈞

你知道澤倫斯基主演的《人民公僕》嗎?你看過嗎?儘管因為俄烏戰爭,全世界都認識了烏克蘭總統和這部情境喜劇,而他在Netflix也是唾手可得,但是出了東歐,我猜想真正會看的人應該不多,於是就代替大家按下播放了。

的確,在脈絡之外的人很難體會烏克蘭人的笑中帶淚。

《人民公僕》的主角瓦西里是一位歷史老師。影集的開頭,他私下大罵烏克蘭時政「這群笨蛋進入政府部門,他們掠奪、講幹話,沒完沒了,愚弄人民!然後一直重複一樣的屁事……如果我能當上一星期的總統……我會讓大家知道,這些狗屎車隊、狗屎津貼、狗屎度假小屋全都去死,狗屎東西!」

這畫面被學生偷偷錄影放上YouTube而在網路上走紅,學生一不做二不休替他募資競選總統,結果真的破天荒當選。接下來的故事都在講述一個政治素人如何解決國家長久以來的貪汙弊病、政商勾結與寡頭政治,還有他如何在貪官林立的政界堅守自身清廉。

論戲劇本身,《人民公僕》是一部感覺大致像《荒唐分局(Brooklyn Nine-Nine)》的情境喜劇,玩轉對白的能力還略遜一籌。但若從社會現象來看,《人民公僕》回應了烏克蘭的社會訴求、塑造出領導人形象、最後還實現了劇情。打個比方,沒人能想像Andy Samberg因為《荒唐分局》當上警政署長,但澤倫斯基的確因為《人民公僕》鋪好了總統之路。

一部情境喜劇的影響力何以如此深遠?也許,烏克蘭太需要真正的人民公僕了。

亂世中的情緒出口

2013年底,本劇上映前兩年,是烏克蘭著名的廣場革命(Maidan Revolution)。

當時的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因為暫停與歐盟簽署協定、轉向強化俄羅斯關係,此舉違背了烏克蘭親歐的民意,前後激起數十萬人上街示威,93天的動亂、至少125人死亡、1890多人受傷、65人失蹤……關於廣場革命的慘烈,我大力推薦紀錄片《凜冬烈火:烏克蘭自由之戰》。

如果說《人民公僕》是給烏克蘭人看見自己的理想,《凜冬烈火》則是讓全世界看見烏克蘭的實況,我更推薦台灣觀眾觀賞後者。

廣場革命的最後亞努科維奇被迫下台逃往俄羅斯,人民獲得勝利。從此以後烏克蘭有變好嗎?並沒有。隨著親俄勢力垮台,俄羅斯再也無法有效影響烏克蘭內政,便直接在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扶植烏東武裝分子叛亂、縮減烏克蘭貨物進口。

根據《報導者》的報導,種種的國力消耗令烏克蘭經濟在2014到2015年間收縮15%,經濟成長落後於鄰近東歐國家,烏克蘭幣格里夫納大跌,至今還在差不多的水平。除了軍事、經濟手段,俄羅斯也進行認知作戰,既然無法宣傳親俄,便將民眾對社會經濟的失望轉移成對自己政府的不滿。

《人民公僕》就在這一片亂象中播出,義憤填膺的歷史老師說出了無處宣洩的情緒,愷切陳辭的素人總統滿足了亂世中的社會訴求。2015年的第一季就大受歡迎,平均收視率達10.4%,許多觀眾多麼希望瓦西里就是他們的總統!有趣的是,《人民公僕》全劇未提俄羅斯、克里米亞或烏東地區,而是聚焦在烏克蘭長久以來的另一個問題:貪腐。

烏克蘭有多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烏克蘭的貪腐世界知名。

早在社會主義時代,蘇聯領導者就確立了威權、寡頭的統治方式,而烏克蘭於1991年自蘇聯獨立改行資本主義後,大量國有企業和資產轉為民營,這些資源被掌權者和有門路的少數人掌握,而他們建立司法體系在遇到貪汙時也只是虛應故事。因爲歷史淵源,被控貪汙的政客通常是親俄派,像亞努科維奇任職總統時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用人唯親和侵佔國庫。

而廣場革命後的下一位民選總統波若申科(Petro Poroshenko)雖然親歐,卻也被批評改革貪腐不彰。

《人民公僕》中無處不在的劇情就是貪汙與反貪。瓦西里當上總統後對政府官員的豪華的座車不以為然,堅持騎腳踏車上下班,「腳踏車總統」因此成為他的招牌形象;新政府大舉招募公務人員,但都被總理安插成自己的人選,瓦西里不敵總理和部長們的處處架空,最後不得已只能任命幾位中學同學擔任內閣,組閣之後還受到賄賂潰不成軍。

經過僅存的手下暗中調查,瓦西里證明貪汙食物鏈中最高的官員就是總理,最後將他送進大牢。

雖然情境喜劇不免過度簡化政治也誇大劇情,不過烏克蘭人並不需要寫實的敘事來說明政治有多黑暗,他們需要的是每集30分鐘的劇碼,簡單、易懂、大快人心,在黑暗中帶來歡笑,提醒他們主權在民。

總統之路

《人民公僕》第一季的熱潮已經有目共睹,2017年的第二季更是水漲船高。同年底製作方註冊了同名政黨「人民公僕」,根據一項國內民調,有4%的烏克蘭人準備在國會選舉中投票給人民公僕黨,到了2018年5月還增加到5%,這等同於烏克蘭議會初選的過關門檻。而澤倫斯基本人經過幾個月的含糊其詞,在2018年除夕夜他演出的節目上宣布參選總統。

如果政治的本質是表演,沒有誰做的比澤倫斯基還要徹底(連宣布參選都是在節目上)。他不太舉辦造勢大會,而是演出巡迴脫口秀,每場大排長龍之後,觀眾紛紛說「他是我們需要的政治新血」、「我愛他」、「總統選澤倫斯基」。如果在台灣,就好似薩泰爾成立政黨、博恩宣布參選、夜夜秀等同造勢晚會一般。

在線上方面,以澤倫斯基的資源他大可拍攝專業的競選影片,但他選擇自己用手機錄製大量短影音,主要上傳到Instagram,向群眾徵集自己觀察到烏克蘭最大的問題,這點跟《人民公僕》開頭瓦西里因為YouTube影片爆紅互相呼應。

雖然有專家批評「群眾外包」的政見模糊又空洞,但他的競爭對手,也就是尋求連任的波若申科,卻因為任內的反貪改革不彰,加上俄羅斯操控的混亂輿論,就算提出了「軍隊、語言、信仰」的口號,支持度始終落後澤倫斯基。2019年四月底的最終投票,澤倫斯基以壓倒性的73%得票率當選;同年七月舉辦的國會改選,人民公僕黨在450席中拿下254席(43%),迎來全面執政。

「我一生都在竭盡全力讓烏克蘭人發笑,那是我的使命。現在我將盡我所能,讓烏克蘭人至少不再哭泣。」就職典禮的這番話總結了澤倫斯基的演藝生涯也開啟接下來的政治生涯。

不過從就職到俄羅斯入侵的這段時間,澤倫斯基幾乎重演了《人民公僕》的鬧劇:提前解散國會、晉用電視製作人與編劇成為執政團隊、對俄政策不明、淡化俄國威脅、烏東和平沒有進展、被揭露境外公司……種種不成熟的表現導致支持率陡降,到了2020年只剩兩三成。

喜劇總統就這樣執政了兩年直到俄羅斯入侵,澤倫斯基又拿起手機自拍,影片中他同閣員表明留守基輔。「總統在這,軍人在這,人民在這,我們都在這,我們會捍衛我們的主權,事情就是這樣,光榮歸於烏克蘭。」猜想他會逃出烏克蘭的疑慮一掃而空,轉為無比的向心力與韌性作戰至今,我們也才透過悲劇認識這位喜劇總統。

喜劇的力量

「喜劇是悲劇加上時間(Comedy is tragedy plus time.)」,馬克吐溫、廣播主持人Steve Allen、脫口秀演員Lenny Bruce都說過同樣的話。

烏克蘭自古以來就不斷經歷國族認同的悲劇。

從100年前看起:1922年加入蘇聯被迫推行俄羅斯化政策,知識份子與教士都遭到清算;1932 – 1933年經歷大饑荒,估計350萬到500萬人餓死,被視為蘇聯策劃的種族滅絕;1941-1945德蘇戰爭中遭到納粹佔領3年,經歷了對猶太人的屠殺;1954年蘇聯領導人將克里米亞併入烏克蘭,種下了今日的克里米亞危機;1991年蘇聯解體,猛然進入資本主義的烏克蘭度過了8年的經濟衰退;2004年還有橘色革命,全國人民抗議總統參選人亞努科維奇舞弊;接著就是上文講到的廣場革命與俄烏戰爭。

《人民公僕》可以說是建立在歷史創傷上的喜劇,身為歷史老師的主角更能說明烏克蘭在意識形態中的掙扎。劇中的他不時會陷與歷史人物的幻想對話,像是切·格瓦拉就抱持社會主義的理想,指責瓦西里應該把貪官全部槍斃、吊死、送去勞改營;俄羅斯第一位沙皇恐怖伊凡,則威嚇他要回歸斯拉夫民族的懷抱。

面對過去的意識形態,主角則秉持民主法治的精神,勇敢爭辯現代人應當怎麼做。

烏克蘭愛國作家Lesya Ukrainka(1871-1913)在她的詩中寫道「是的,就算流淚我還是會笑(Yes, I will laugh despite my tears.)」一世紀後的烏克蘭人似乎繼承了同樣的精神,藉著一齣情境喜劇自嘲、自立與自強,《人民公僕》也許可視為一場更內化也更深遠的認知作戰。

附註:更多貪腐的數字

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21年發布的清廉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CPI),180個國家中烏克蘭排名第122,是歐洲倒數第二(倒數第一是136名的俄羅斯)。一項烏克蘭的研究將本國情況與國際透明組織的資料比對,估計烏克蘭的貪腐程度接近烏干達。

亞努科維奇任職總統時就用人唯親,他在警察、司法、稅務體系中大量使用來自頓巴斯(Donbas)地區的人員,全國的社會與經濟補助預算有超過46%也分配給同樣地區。

他對外表示,10%到15%的公家採購預算(約74億美金)最後都進了官員口袋、只有23%的社會服務資金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還在2011年說道「貪腐已經直接威脅了人權與自由」。結果2014年他逃出烏克蘭後,新的代理總統指稱他任內轉移了大量國庫資產到國外帳戶,國外主管機關也紛紛凍結亞努科維奇父子的帳戶接受調查。

而下一位民選總統波若申科(Petro Poroshenko),雖然在他任內貪汙有減緩的跡象,他成立了國家反腐敗局(National Anti-Corruption Bureau of Ukraine),但有報導傳出檢察總長辦公室指導貪汙嫌疑人如何規避起訴。最後在他任內該局並沒有將任何重大貪汙犯定罪,他也被批評改革不彰。

不只官員貪汙,人民也把賄賂視為一種習俗或潛規則,許多公共服務都要經過賄賂才會提供,最貪腐的領域包括交通工具監理、警察、醫療、法庭、高等教育。「烏克蘭的日常除了生活開支還得準備不一而足的賄款,孩子的老師、交警、水電工、稅務員……什麼都得行賄」衛報在2015年的報導中有位受訪醫生如此表示。

2020年一項烏克蘭國內的問卷呈現,有41%的受訪者認為「貪腐是沒有理由的可恥現象」、有36%選擇「貪腐是社會傳統的一部分」。可見烏克蘭人對貪腐是習以為常又愛恨交織。

延伸閱讀
如果社會需要多元又偏門的「怪傑」,那大學可不可以採計國文成績一下下就好?
「罷」不列顛:平均每月近七次罷工,為何人們仍同情且支持罷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