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憶津門“新聞官”/董江竹
董江竹
“記者節”前夕,悉聞原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龔鐵鷹與老戰友相聚。從他的《永遠不要忘記114師》題示,足見其軍旅情結重戰友感情深。雖多年不見,但看他“不變的永遠是笑容”;我遂思念起,與這位津門“新聞官”交好互動的往事。
我與龔鐵鷹先生“打交道”,始於2005年春夏之交,我任《香港商報》津辦主任。那時,津新辦尚“蝸居”在市府對過一幢古典老式辦公樓裏。樓內有如薑昆相聲說的“鐵籠子”似的“咕隆咕隆”上下的老電梯。時我和《香港商報》石英女士初次“登樓拜訪”,乘此間“鐵籠子”,全靠有該辦李娟女士“陪伴——承上啟下”。當李女士給我們“嘩啦啦——”開閉鐵門,關照“老電梯,注意安全……”且笑問“怎麼樣?”石女士沖口笑道:“跟老電影裏的電梯一樣噯!”我亦有“同感”並祈盼津新辦早換辦公福地。
時隔不久,天津新聞辦就搬進市委隔街的現代化綜合辦公樓。《大公報》津辦主任劉現雲告訴我:“現市政府新聞辦新來的副主任叫龔鐵鷹。”稱其屬“學者型新聞官”。後參加龔主持的“天津市政府新聞發佈會”,方知“劉大姐講話理不偏”。龔鐵鷹先生形象儒雅、倜儻,友情善意寫在臉上,笑意盈盈面對各路記者。其“新聞官”形象完美,氣場卓然。尤“主持風格”和“現場把控”俱顯專業功力,使新聞現場環境語境煥然一新。令津媒、央媒津站,及境外媒體駐津辦同仁,登時對“天津新聞主場”都有耳目一新別開生面“新鮮感”。
其時,被譽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的天津市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全面提速。自此,在該市府會議樓、市民中心、大禮堂、利順德、梅江,在濱海新區國際飯店、喜來登,開發區等多個新聞發佈會現場,龔鐵鷹都作為新聞主持人與應邀到會的各媒體記者,展開了一場場“和諧互動”的“新聞答對”。而每當茶敘安宴時,他常把我和《大公報》劉現雲、《文彙報》李文林、《香港經濟報》王毅等“老朋友”招集一起,互話同祝“極地經濟騰升”未來可期!龔鐵鷹擔綱外宣津門事業新勢“鷹翔藍天”,引領我等境內外傳媒界朋友“高調融入”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和聲共振旋律中。
在此間“官*媒互動”中,悉知,龔鐵鷹曾任原38軍(114師)新聞幹事;而我自113師某部報導組退役。雖年代不同,但相同的“萬歲軍”履歷,自憑添一份軍旅情誼。因商報屬“境外傳媒”,他特讓新聞辦給我處開具《採訪介紹函》。方便接洽採訪。為引領對市領導訪談,他都親自協調安排。推介蔣子龍、馮驥才、航鷹等津門文化名人,他囑屬員通聯助力。相知交心,暢談理想愛好。一次,他在辦公室打開“博客”,讓我流覽他的攝影作品、國際時事論著……1954年生於瀋陽市的龔鐵鷹,有過軍旅新聞幹事和政府外事主官曆練,又系國際關係專業、法學博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涉外事,他對國際時事有獨到見解。著書立說與著名作家航鷹並稱“津門雙鷹”。後我在天津城市博物館採訪航鷹時,她對龔“鐵鷹”的“同道朋友”贊許有加。龔曾著有《軟權力的系統分析》、《行旅與光影》、《國際時事述評集》等論著。正因他的“博客啟示”,我也隨即“新浪開博”……
幾年職場交往,我欽佩龔鐵鷹愛崗敬業有著述的大家底蘊。尤其,他的名著《美國政府如何與新聞媒體打交道》。該書為中國政府新聞發言人赴美交流實錄,全景觀介紹了美國的新聞管理體制,政府公共外交最新做法, 媒體發展新趨勢。時任國新辦副主任王國慶序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該書可作為黨委和政府建設新聞發佈制度的參考書,也可為新聞發言人開闊視野應對媒體提供鏡鑒,對於新聞學和傳播學領域的學者、師生和從業者,堪稱一本有益參考書。記得後來,我“博文稱讚”龔的著書立說。他聞之,遂留言道:“看到此鼓勵,特致感謝”,並寄語期望我——“永遠不要忘記天津。”
恍然一夢二十載,此生難忘過津門。此記津沽情味,遙想我人生職場至今難忘的美好際遇,是對“津門新聞官”龔鐵鷹“戰友+兄賢”情誼的長相思;也屬“記者節”時,對往昔職場故交的感念意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