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遺傳與寄生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插畫:林一平)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插畫:林一平)

林一平

關於情緒、個性、人格等心理特質是否會遺傳,一直眾說紛紜。近代科學研究顯示,基因與性格之間存有某種關聯性,但後天的影響更大。這不禁讓我想起20世紀最知名的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種種理論。

佛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架構於不同層次的遺傳,最原始的部份為「本我」(id),是與生俱來的。佛洛伊德認為,透過哺育,母親和嬰兒會產生強烈的情感,這個過程是一種種系遺傳。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照顧,人格的養成會受到父母影響,而形成「超我」(superego)。本我和超我都受到過去的影響,本我的影響來自基因,超我的影響則來自雙親的行為。

本期〈精神創傷外遺傳〉作者耶胡達從創傷後壓力症(PTSD)的大規模研究發現,雙親的逆境經驗會經由某些方式,在下一代身上留下生物痕跡。最明顯的一種就是透過雙親行為,亦即「超我」。但是耶胡達更提出本我與超我之外的另類遺傳影響:懷孕時的子宮環境以及卵子和精子的變化。耶胡達的這個新看法是否突破佛洛伊德的理論,抑或僅能視為「超我」的解釋之一?讀者們在閱讀此文後可以自行評論。

〈航海家號最後的冒險〉回顧了1977年發射的無人駕駛航海家號太空船。這項任務原定只有四年,卻在45年後的今日仍然運作,已經進入星際空間,成為有史以來飛行最遠的人造物。若是當時太空船上載了人,執行任務長達45年,恐怕也要罹患思覺失調症、憂鬱症、妄想症或幻想症等心理疾病!我曾參訪專門培育太空人的莫斯科航空學院,他們也是採用佛洛伊德的理論來分析太空人的精神疾病。

〈寄生蟲研究樂園〉與〈一窺人畜共通寄生蟲〉提到寄生動物和宿主緊密共存,同時消耗宿主的資源。其實情緒也會寄生,也會消耗宿主的資源。佛洛伊德說:「人的心中似乎一直有一片荒蕪的夜地,留給那個幽暗又寂寞的自我(ego)。」而那個「幽暗又寂寞的自我」很容易成為情緒寄生的宿主。例如當你非常在意某人時,你會被此人的情緒寄生。寄生蟲入侵宿主,情緒寄生卻是宿主自召。

那麼,誰是快樂的寄生者?身為資訊科學家的我很開心讀到〈動量計算,超酷!〉。美國兩位物理學家提出新的計算方式,以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資訊進行編碼,大幅減少計算和冷卻電路所需的能源。動量計算可以搭便車,寄生於量子計算社群,真是快樂的寄生者!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22年第247期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