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上海封控恐加劇全球通膨

中國採取清零方針應對疫情,甚至在上海採取嚴苛的封控措施,信評機構惠譽最新報告示警,上海封控的後遺症,還相當程度沒有體現在書面數據上,且大幅增加全球通膨風險。

惠譽11日發表「經濟觀察報告:上海防疫封控措施加劇全球供應鏈之殤」。報告指出,中國動態清零抗疫政策的一系列封控措施,導致貨櫃卡車運力不足,港口工作人員無法以正常速度裝卸船舶等問題,等泊船隻出現嚴重擁堵,上海港4月、5月初的貨運量驟降。

報告強調,不能小看此次封控的後續效應,雖然中國4月的外貿進出口增速數據已經大幅放緩,但相信疫情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如此,很大程度的干擾尚未在全球經濟數據中顯現。

報告指出,倘若供應鏈中斷狀況持續,貨櫃運價或繼續盤踞高點甚至攀升。由於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占中國港口總量的20%,而中國出口商品又在全球占15%,因此這次封控措施預計導致製成品短缺狀況加劇,並進一步推升全球通膨壓力。

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導致大宗商品需求與價格重挫,從而對全球通膨的衝擊,可能都沒有此次封控措施來得嚴重。

就目前來看,全球供應鏈與物流仍相當緊張。報告指出,在中國採取新一輪管控措施之前,貨物從亞洲運抵美國西海岸所需的時間就已是疫情爆發前的2倍,運輸成本較2020年初上漲6倍。

另一方面,美西港口近幾個月來的擁堵狀況雖有緩解,但可能僅是暫時的,上海累積下的貨櫃最終會流向美西港口,夏季可能又會有一次擁堵狀況。加上美國港口正深受人員短缺和散貨運輸受限困擾,供應鏈中斷現狀不太可能在短時間有明顯改善。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1檔投信買超 逆勢加碼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