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台灣銀行業經營環境 展望穩定

惠譽信評表示,台灣銀行業或將維持高度分散的市場結構且競爭激烈,抑制銀行提高獲利及資本水準的能力,限制惠譽可能上調台灣銀行業「a/穩定」經營環境評分的空間,而「穩定」的評分展望則是反映預期未來兩年內有利的經濟因素,將支撐台灣銀行業的資產品質。

惠譽最近一期預測顯示,台灣人均GDP到2025年將超過3.5萬美元,惠譽依其評等準則可能將台灣隱含經營環境的評分上調至「aa」評級,但由於台灣銀行業「a」的經營環境評分受結構性因素限制,包括行業高度分散且競爭激烈,降低銀行業在中短期內獲得更高經營環境評分的可能性。

惠譽指出,假設台灣的經濟及利率環境未發生變化,任何上調台灣銀行業經營環境的評分,很可能需要行業競爭格局產生根本性改變,與亞洲其他已開發市場的銀行業類似,如韓國(具體體現在家庭高槓桿率),及日本(具體體現在人口結構、低利率和經濟成長),日韓的經營環境分數同樣獲得「a」評級,且受到當地銀行業面臨的各種結構性挑戰的限制。

台灣最近一次銀行併購案是2022~2023年間富邦金併日盛金,兩家金控的銀行子公司存款市占率合計為5.7%,惠譽認為,此併購案不會對銀行業高度分散的特性產生實質影響,在未來五年左右,不太可能發生公股銀行等大型併購,主因是潛在的政治、勞工等因素。

惠譽對台灣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評分展望為穩定,主因是預期未來兩年內有利的經濟環境,將支撐台灣銀行業穩定的資產品質。近年來,台灣本國銀行高度集中在房地產相關貸款,引發潛在信用風險的擔憂。然自2020年以來,趨嚴的監管和預防措施提高部分房地產貸款的風險權數及限制貸款成數,有助抑制房地產貸款的成長。

惠譽指出,第一季房地產曝險占台灣貸款的比重已從2021年46.1%的高點緩降至45.3%,惠譽預期房地產相關曝險和資產表現,將不會影響對台灣銀行業經營環境的評估結果;過去五年間,台灣銀行的海外曝險占銀行系統資產的比例也保持穩定。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養地怎麼認定? 動工合理期間出爐
通路共享 全聯全家電支結盟
基金定期定額 出現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