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保母虐死1歲童…為何殘忍痛下毒手? 醫揭4大原因「滿足變態心理」

[FTNN新聞網]記者蕭宥彤/台北報導

台北市一名1歲半的男童凱凱,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且手法相當殘忍,不僅餵食男童廚餘,還殘忍拔指甲、燒下體,甚至將男童對折,以U型方式放進水桶裡,男童在長期虐待下體無完膚,3個月後不幸身亡。案件曝光後,群情激憤,而保母毫無人性的行為也引起討論。對此,重症科醫師黃軒今(13)日在臉書發文分析「虐童背後心理模式」, 他指出成年人虐童行為主要與4類因素有關,包含「發洩壓力」、「情緒勒索」、「扭曲成就」、「滿足變態」等4原因。

台北市一名1歲半的男童凱凱,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且手法相當殘忍。(圖/當事人臉書)
台北市一名1歲半的男童凱凱,遭劉姓保母姊妹虐死,且手法相當殘忍。(圖/當事人臉書)

黃軒今天在臉書發文,引述長庚研究指出,失業率每上升一個百分比,隔年的兒虐率,將上升萬分之七「如果推估台灣兒少人口有360萬人來計算的話,疫情的失業率上升一個百分比,隔年就會多增加2,500位受虐兒童」;且國外研究也早已顯示兒虐率與失業率的密切關聯。

然而,外界好奇為何這些成年人,容易有虐童行為?黃軒表示,其實虐童案件背後的成年人心理分析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涉及多種心理和社會因素,而專家們提出了幾個可能的因素:

1.發洩壓力-教師或看護人,因工作和生活壓力(例如失業、家庭不和階)過大,可能會將自己的壓力,發洩到幼兒身上。

2.情緒勒索-有些成年人可能因為無法有效處理和管控自己的情緒慾望,而對周圍進行情緒,失控的勒索,這些包括虐待兒童,造成了重大危害。

3.扭曲成就-些虐童成年人,可能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較低,面對弱小的兒童時,就會感到自己強大,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慰藉。

4.滿足變態-由於經濟貧困、生活變更、社會壓力等原因,一些人可能會出現人格障礙或性變態等心理問題,而虐待兒童,可能是他們試圖滿足這些變態心理的方式。

黃軒也表示,預防虐童案件的措施是多方面的,涉及家庭、學校、社區和政府層面,並提出6項有效的預防策略:

1.提升公眾意識-透過教育和媒體宣傳,提高社會對虐童問題的認識,改變有害的性別和社會規範。

2.專業人員培訓-為教師、社工、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提供識別虐兒個案和處理虐兒個案的培訓。

3.學校資源支援-確保學校有足夠的資源和訓練有素的社工,以識別和介入虐兒個案。

4. 家庭支援計劃-提供家庭訪問服務,幫助家長建立正面的育兒技巧和應對策略。

5.法律與政策-制定和執行保護兒童的法律,包括禁止暴力懲罰和強制舉報虐兒個案的機制。

6. 社區網絡支持-建立強大的社區支援網絡,為家庭和兒童提供必要的服務和幫助。

◎《FTNN新聞網》關心您,有家暴事件請撥打113保護專線。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惡保母姊妹餵男童廚餘!看守所「大啖滷肉飯、炸腿排」 每天還睡9小時
惡保母虐死1歲童!醫師不忍齊發聲 全網怒吼「超級人渣」:支持唯一死刑
氣炸!惡保母妹妹矢口否認虐童 辯「只有罰剴剴站水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