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對部屬說真話、有效安撫,「倒水」為何是最佳開場?

無數的管理理論和書籍都提出,「說真話」對企業組織會帶來非凡影響,尤其主管指導員工,更必須說真話。

我的一位朋友是公關公司老闆,公司規模不大,十人左右。他們家有位會計,自初創時就在,平時記帳、發薪資、匯款給廠商,沒有什麼大事。

直到開始有廠商反映,款項金額少匯了、延遲,還有些同仁反映,竟收到別人薪資的郵件,還好內部有保密規範,他們沒打開郵件就直接刪除了;有次連稽核的會計師都提醒這位朋友,公司的會計報帳不確實,要被國稅局罰鍰。就這樣,大大小小的問題陸續出現。

我的朋友想,可能是會計成天在數字堆裡打轉,頭昏眼花。於是,安排了一個項目給她,請她幫客戶找春酒場地。沒想到這一找,花了一個月,不但沒定案,也沒回報發生什麼事。

眼看著客戶春酒的時間日漸逼近,我的朋友把會計叫來問,沒想到得到的答案是,因為費用談不攏,所以遲遲沒下訂。

我的朋友相當生氣,打算給予處罰。但看到這位會計滿頭華髮、滿臉倦容,心想這些年對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動了惻隱之心,沒說她的不是,叫她趕緊簽約,就讓她出去了。

做為一名領導者,應該要成為積極的溝通者,隨時注意應對姿態,調整自己。

過了幾星期,這位會計犯了更大的錯,公司因此蒙受更大的損失。之後,又陸續發生一些事,為避免事態擴大,我這位朋友只好資遣她,並告訴對方,她的能力實在不行。

會計聽完我朋友的話後,只氣憤說了一句:「那你為什麼從來沒告訴我,我表現不好?」

這種管理者不好意思說真話,沒能及早讓員工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以為老闆總是認可她的表現,最終不但害了公司,也害了員工。

既然說真話很重要,我們該如何說?我認為有三件事要做:

首先,建立關係

幾年前,一套使用NBA球員表現加上教練執教技巧,來預測一支球隊會贏得多少比賽的運算公式出現。

鑑於球員的表現,大多數教練都贏得他們應該贏下的比賽。但有一位教練,卻在這項統計中出類拔萃,他贏下許多原本沒有預期會贏的比賽。

這位教練就是美國職籃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總教練格雷格.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他讓個別球員的表現雖不是特別頂尖,可是團隊加總起來卻有相乘的效果,這也是為何馬刺隊能在過去二十年,成為美國運動界最成功的團隊主因。

波波維奇是個強悍老派、說起話來理直氣壯的權威型教練,這樣的人如何打造出最有凝聚力的團隊?原因就在於他只說真話、不說廢話,然後他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波波維奇之所以可以和球員直球對決,是因為他花時間與球員建立關係,與他連結。除了讓球員看見自己在場上的表現,也讓球員知道這世界不只有籃球,你可以放心分享你的看見,讓彼此更了解彼此。

而波波維奇與隊上明星球員鄧肯(Tim Duncan)的關係,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九九七年,馬刺隊在首輪籤選到了鄧肯。

在此之前,波波維奇先飛到鄧肯位在聖克羅伊島的家裡,與這位大學球星碰面。他們不只私下碰面,波波維奇還花四天時間在島上旅遊,拜訪鄧肯的親友、了解鄧肯的個性,親友怎麼看他,這些都有利於波波維奇帶領鄧肯融入團隊。

在此之後,波波維奇與鄧肯建立起如父子般的情誼,互相信任,無話不談。波波維奇這樣帶球員的舉動,也用在每位馬刺隊球員身上。

波波維奇喜歡美食和美酒,他認為,美食和美酒不僅是食物,更是打造關係的一個連結載具。所以,馬刺隊球員一起用餐的次數,跟他們一起打籃球的次數相當,顯見波波維奇真的很用心在經營關係。

如何建設性批評?讚美在先,其次直指問題,最後提供建言。

許多企業都誤解了一個文化觀念,以為帶人的前提只能開心快樂,但如果團隊都戴上面具,虛偽做作,容易造成表象平和,私下卻暗潮洶湧,對企業團結不利。所以,就算有些話令人不舒服,也須實話實說。

但說真話前,須像波波維奇一樣,先花時間建立關係。有了這層情感帳戶,對方才會覺得你是真心為他好,不致引起對方反彈。記住,時間是建立關係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其次,營造氣氛

微軟大中華地區前副總裁蔡恩全說過,他早年在惠普當工程師時,主管常跟他一對一面談。每次面談時,桌上都會放兩杯水,都是主管親手倒給他的。他的主管總是說:「來,喝杯水,放輕鬆。」

「倒水」這樣的舉動,不過舉手之勞,卻代表著尊重。後來蔡恩全當上主管,也經常對同事這樣做,因為透過倒水、倒咖啡這樣簡單的動作,可以營造友善的氛圍。

私下交流時,蔡恩全說他喜歡跟員工在戶外邊走邊談,透過走路讓人放鬆,對達成共識很有幫助。對比在辦公室的上對下關係,雖然有時會花更多時間,不那麼高效,卻可以讓談話不這麼緊繃,有利於管理。

可見,在指導上,氛圍營造是談話成功的關鍵之一,因為一旦主管找部屬晤談,他心裡會想,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了?我最近的表現好嗎?主管會不會又要交代事情給我?

正因為部屬會有所不安,所以主管應該盡早讓部屬心安。開放的肢體語言、友善的態度,甚至是為對方著想的開場白,都是一種氣氛的營造。好的氣氛,更能襯托你的真心。

最後,真心對話

「這不是你本來就該知道的嗎?」「為什麼你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你為什麼不照我告訴你的方法做?」有些主管的問話像啄木鳥,精準犀利。

大部分啄木鳥都是林務單位的最佳幫手。不過,也有些啄木鳥會過度啃食樹皮,或刻意開洞吸食樹汁,導致樹木營養不良,最終枯萎。

使用啄木鳥式對話的主管,有時會過度啃食,常不經意的展現強勢,令人心生畏懼,不知所措。尤其對自信不足者更是打擊,彷彿你是來摧毀他,而非建造他。

如果主管只顧自己說得爽,不顧員工聽得不爽,基本上就是無效對話。尤其有人一開口就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很容易激起對方的防禦姿態。

其實,員工在意的不一定是你告訴他有錯,而是他當下的感受。所以,你可以先告訴他,接下來你要說的話或許會讓他不好受,有任何不舒服,請務必跟你說。因為,你的部屬不需要一個攻擊他的敵人,而是需要一個跟他在一起的將領。

我想,只要做好這三件事,先打造關係,次營造氣氛,後真心對話,您的團隊績效,將會產生無與倫比的變化。

更多好書 請上商周.COM: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ookshop/

更多商周文章
客人拔龍眼枝減輕重量⋯店長怎麼勸都沒用,員工一招解決
面試被問「有什麼問題想問?」,這樣答絕不會被視為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