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站穩人才精英地位,台灣須從小教育孩子勿歧視他人!

最近與一位印尼當地上市公司董事長開會,當他得知我來自台灣,很高興主動告知他將兩位千金送到台灣讀大學,各在台北知名的國立大學與私立大學就讀。

當地像這樣有經濟能力的家庭,孩子一般都是以到歐美紐澳讀大學為目標,少部分因距離與治安因素,考量新加坡或中港(疫情後至中港就讀的意願驟降),如若綜合考量中文學習與經濟效益,台灣就是首選。 

這位印華董事長分享,他從學生時代至今,多次到台灣,非常喜愛台灣的風土人情,認為對從小在印尼成長的華裔孩子,要在安全與中華文化最濃厚的地方學習、成長,台灣是最好的選擇。

有經濟能力的印尼家庭,孩子都是以到歐美讀大學為目標,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有經濟能力的印尼家庭,孩子都是以到歐美讀大學為目標,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明明有能力送到歐美,為何「只」去台灣?

豈料這樣的決定,不但太太不贊同——明明有能力送到歐美,為何「只」去台灣?孩子至今已就學兩三年,對他仍多所埋怨——在印尼當地私立中學的同學們幾盡前往英語系國家讀大學,只有她們到「聽起來不酷」的台灣。

更讓他苦惱的是,雖然學校授課與課業對英文聽說讀寫流利的孩子們不成問題,但中文畢竟是她們第三語言,以致生活上仍不順暢。台灣的同學雖看似友善卻無法有更多交流,久而久之還是只能限縮與同樣來自印尼的朋友交往。他搖頭苦笑說,當初力排眾議,現在看來事與願違,真是父母難為。

回想自己讀大學時,班上60多位同學,有三位來自印尼。從小在台灣成長的我當時對於印尼完全陌生,只覺得三位同學講話支支嗚嗚不清不楚,只要是自行分組做報告,他們三個一定一組。

大學四年,與他們三人加起來說的話沒有超過十句,對於他們的一切,完全沒有人知道,或者,根本沒有人試著了解。

相較於與來自馬來西亞、香港等中文流利的大學同學們畢業至今仍有聯繫,這三位印尼同學好像一陣風,來無影去無蹤,好似不曾存在過。

當時為何沒能想到他們說話吞吐是因為中文是第三語言?對於他們成長時期印尼的環境是禁華語也毫無所悉,在完全不理解也沒有試圖理解的狀況下,我們帶給三位印尼同學到底是怎樣的大學生活?怎樣的青春回憶?想想實在汗顏又內疚。

只是,20多年過去了,這樣的情況在台灣校園有改善嗎?數年前我在當地結識的台灣朋友,其女兒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於雅加達台灣學校(台灣政府30年前支持設立)並獲録取進入台大,台校的訓練養成使得她中英能力極強,入學前她對要到台灣開始大學生活興奮期待不已,見到我已開心改口喊「學姊」。

入學一年後我們在台灣相見,她看起來略顯落寞,原來即使她受完整台校教育,與大部分台灣同學不同的生活成長經歷,仍讓她在交友方面深感挫折。她自我安慰帥氣地說「沒關係,還好有認識印尼來的同學。」現在她已研究所畢業在歐洲就業,她的來去,對台灣的同窗是否也如一陣無痕的風?

近來對於大學招生缺額創歷史新高討論熱烈,其實近年許多學校已開始重視向外招生,這的確是一舉數得的方向。提供獎學金、生活費等獎勵措施或可有立竿見影之效,但長期而言,能讓國際學生口耳相傳的口碑或許更有說服力。

台灣慣以次等眼光看周遭的東南亞國家及其人民,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台灣慣以次等眼光看周遭的東南亞國家及其人民,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台灣慣以次等眼光看待東南亞,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一直以來,除了對新加坡以外,台灣慣以次等眼光看周遭的東南亞國家及其人民。其實東南亞各國尤其如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硬體建設已非當日吳下阿蒙,且仍不斷快速發展中。

其國民的國際觀,或因地緣位置與他國相連、或因常有大型國際會議、體育賽事活動、或因各國元首們經常性的互訪等,比起台灣的一部分人,也許有過之而無不及。

新加坡與我們一樣同為島國,如觀看新加坡整點新聞,會發現半小時中大概只有不到十分鐘是本國新聞,其他必然播報的是周邊東南亞國家與其他國際新聞。

當然這與新加坡的地理面積相對較小、政治言論自由有限度等或有相關,但不可否認,一般人民的國際視野卻能因而相對開闊。視野拓展了,才更能檢視自己的相對不足,才能虛心求進步。

之前一位熟識的印尼駐台高階外交官太太,本身為國立印尼大學(印尼第一志願)的教授,隨著外交官夫婿駐台。他們為了讓孩子學習第三語言中文,毅然決定將孩子送到台北市住所學區內的小學。

她分享有天孩子回家大哭,原因是班長分派打掃工作,別的同學都輪流做不同工作,但卻一直分派她的孩子掃廁所,還說「你們印尼人不就是掃廁所的嗎?」她認為此事非同小可,決定到校一探究竟。

幸而師長慎重其事,並趁機機會教育學生們,此事方得圓滿。我聽得一身冷汗,處於台灣天龍國的孩子有這樣的想法,也許整體大環境都還需有所檢討。

學生時代的同窗情誼通常是社交關係中最真摯且能維繫最長久的。各國外籍生在台生活經驗與記憶對未來台灣的發展及與各國關係,包括各項產業甚至政治面,影響可深可遠。對於台灣學子而言,與外籍生共同學的經驗,更是在出社會前互相學習文化異同難能可貴的機會。

印尼有句俗諺:「花園裡五顏六色的花朵多麼美麗,這種美麗只有能欣賞差異的人才能感受。」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想要能持續維繫人力精英的地位,勢必要從教育做起。學生們若能有更開闊的心、更寬廣的視野,對於個人與國家的未來,當是百利無一害。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鴻海Gogoro印尼投資電動車》文化沒有高低,只有不同
台灣的女兒 高雄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