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媽媽家常手藝 沈政男開箱「草仔粿披薩」:胡鬧出一點意思來了!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分享購買草仔粿披薩的心得。   圖:翻攝沈政男臉書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分享購買草仔粿披薩的心得。 圖:翻攝沈政男臉書

[Newtalk新聞] 草仔粿是台灣人清明節必吃的傳統米食之一,披薩業者必勝客推出了清明限定口味,把清明祭祖常見的草仔粿跟披薩結合成烏龜造型的「芝心雙粿草仔龜披薩」,對於這個挑戰「台灣人的極限」的大膽創新,已有不少嘗鮮民眾發表「開箱心得」,常透過臉書評論時事的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也發文表示:「哇,我去買來吃了!一個草仔粿大披薩的價格約是十五到二十個的草仔粿,但價值,嗯,應該遠遠超過了。」

沈政男回憶:「我很常吃草仔粿,每次在車站、市場角落看到有歐巴桑賣草仔粿,就會買一、兩個來吃,因為,一吃,就回到小時候了。小時候都是家裡自己做粿,這對母親來說是非常簡單的手藝,從壓米取粿,到包入豆沙餡或菜脯米,然後印出一片片龜紋表面的紅龜粿,還有草仔粿,都是母親隻手完成。當然,那樣的家常手藝,已經永永遠遠失傳了,那個天倫之樂如粿一般綿密黏稠的時代,也無處可尋了。」

沈政男指出:「草仔粿大披薩做成了宛如忍者龜的趣味造型,有其不忍之心啊,就是不想勾起大家的懷舊之淚吧。光是造型,就值回票價了,它應該得到一個食品獎項的最佳美術設計吧。口味則是原本的厚邊披薩打底,上頭鋪了菜脯米,然後是草仔粿皮,成了龜身,至於四肢則是包了紅豆餡,顯然是兼有紅龜粿的意思。現在市場的小草仔粿看不出烏龜了,但以前確實就是跟紅龜粿一樣的外型,就只是口味不一樣。」

沈政男續指,厚邊披薩應該是台灣人的改良創意,使得Q彈咬勁被強調出來,而非乾癟的單調口感。現在,加了糯米的粿質,則是多了Q黏,Q上加Q,吃起來口齒好忙好充實,然後一會兒是紅豆餡的甜膩,一會兒又是菜脯米的鹹香,滋味頗有層次,不容易膩。他並解釋,草仔粿的正式名稱應該是鼠麴粿,台語唸起來像是刺殼粿,但其實是鼠麴粿,因為鼠跟刺很像。鼠,中南部念成「器」,北部則是「促」,嘴巴要尖起來像老鼠,中部只會說草仔粿。

沈政男提到:「鼠麴草以前在住家周圍的田地或路邊就摘得到了,甚至不用到市場買,摘回來用手磨成碎片,就能拿來包粿了。當然草仔粿披薩的綠色不是鼠麴草了,因為不夠綠,也就沒有念舊的野草清香味了。龜殼邊緣一整圈負載的是小薯餅,諧音就是鼠餅吧。披薩是麵粉,粿是糯米,本來是倚天劍與屠龍刀,卻被刀劍合璧,結合在一起來,實在太妙了。這類創新口味,其實是一種胡鬧,沒想到鬧出一點意思來了。」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台指期恐被美列窄基指數?金管會:密切關注
恐罹患腎病!10萬瓶日本酒使用小林製藥問題紅麴 財部:2業者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