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關愈大尾2/萬海陽明轉虧為盈激勵股價 鄭貞茂示警:仍供過於求

貨櫃三雄2024年首季財報出爐,萬海、陽明與去年第4季相比皆轉虧為盈,長榮則創2022年Q4以來的單季次高。左起為長榮海運大股東張國華、萬海航運大股東陳柏廷、陽明海運董座鄭貞茂。(圖/報系資料)
貨櫃三雄2024年首季財報出爐,萬海、陽明與去年第4季相比皆轉虧為盈,長榮則創2022年Q4以來的單季次高。左起為長榮海運大股東張國華、萬海航運大股東陳柏廷、陽明海運董座鄭貞茂。(圖/報系資料)

[周刊王CTWANT] 紅海危機再起,讓今年全球運價比去年高,帶動航運股股價這一波上漲,下半年還仍順風順浪?陽明董事長鄭貞茂日前示警,市場上雖普遍樂觀看待,但「供過於求」事實仍存在,關鍵數字可以觀察全球運力與供需缺口的數據比對窺知一二。

萬海(2615)、陽明(2609)2024年第一季財報出爐,受惠航線運價上升,首季財報通通轉虧為盈,其中,陽明首季每股獲利2.69元,已賺贏去年一整年;萬海首季每股賺1.65元,光是4月0.84元的EPS就賺贏第一季過半。長榮第一季稅後純益173.82億元,年增244.7%,每股純益EPS為8.14 元,創2022年第四季以來的單季次高。

不過,萬海、陽明二家股價都噴飛快六成,萬海一個月來漲逾58.98%最多,陽明漲逾56.19%,長榮(2603)僅漲了20%。資深證券分析師陳唯泰說,「長榮股價較萬海、陽明高,投資人入手會比較謹慎。」此外,法人分析長榮第一季財報主要是業外獲利貢獻較顯著,本業獲利不如預期。

紅海危機再起,航商需繞至南非好望角航行。圖為蘇伊士運河。(示意圖/翻攝自推特)
紅海危機再起,航商需繞至南非好望角航行。圖為蘇伊士運河。(示意圖/翻攝自推特)

航運股今年下半年是否還會順風順水?陽明董事長鄭貞茂在4月29台北市輪船商業同業公會會員大會後,提出保守論點,他認為2024年「仍是供過於求」,紅海危機讓業者增加船隻調度,運價上漲,市場上普遍樂觀,惟供過於求紓緩僅是暫時現象,運力供過於求的事實仍存在。

鄭貞茂表示,就需求而言,主要國家經濟體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到50以上,才是景氣復甦的訊號。「貨量還沒起來,也沒有下去,約與去年持平,紅海危機後運價比去年高。」

依金融數據供應商標普全球(S&P Global)公布,美國4月綜合PMI初值由3月的52.1降至50.9,創四個月新低,依高於榮枯線50,顯示商業活動擴張速度放緩,主因為需求減緩,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訂單都減少,其中服務業PMI由51.7降至50.9,創五個月低點。

法國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全球船隊運力年增9.7%,全球貨量年增3.0%,供需缺口約6.7個百分點,全球的貨櫃航運市場運力,仍是供過於求。

再看投顧公司分析,2024 年貨櫃市場運力增速逾9%,「新船大量下水」對運價走勢是一大變數,但因紅海事件導致航商繞道而行有望去化部分過剩運力,一旦航商繞道好望角成為常態,市場供需結構有望接近平衡,航商的獲利及評價將可望獲得提升。

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認為,紅海事件、巴拿馬運河限制過河艘數,已吃掉今年約5%的供給過剩。(圖/報系資料)
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認為,紅海事件、巴拿馬運河限制過河艘數,已吃掉今年約5%的供給過剩。(圖/報系資料)

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則表示,受惠紅海事件遞延到第二季,價格居高不下,客戶簽長約的速度加快,且紅海事件、巴拿馬運河限制過河艘數,已吃掉今年5%左右的供給過剩。群益投顧5月10日的長榮海運分析報告指出,「2024第二季運價走勢優於預期有利調升2024年獲利預估,加上近期股價有所修正,建議調升至買,目標價205元。」

萬海因無歐洲航線挹注業績回升幅度較同業低,總經理謝福隆在第一季法說會中仍樂觀預期,第2季、第3季的運價走勢將比第1季好,由於許多美國客戶多求提供穩定艙位和合理運價,而非不斷的殺價新約價勢必比目前現貨價高。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愈關愈大尾3/貨櫃三雄「股價高點還未到」 散裝船族群接棒航海王
520之約1/艾薇吳霏穩交中「這日子」大方放閃 旁邊有電燈泡完全沒在管
迎來第二春1/歐漢聲陪著女伴護孕肚 「她」親接男方家人下課宛如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