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這種「法國麵包」是香港發明的
台式麵包深受日式麵包影響,口感偏軟偏甜。這幾年除了歐風麵包席捲全台外,港式麵包也穩定成長,比如冰火菠蘿包、叉燒麵包。事實上,港式麵包跟日式麵包都靜水深流地混入台灣麵包店裡,比如菠蘿麵包,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香港人發明的。
而除了菠蘿麵包,還有一種長得很像法國麵包的東西常被台灣人視為歐風麵包,叫做豬仔包。看起來像是矮版的法國麵包,說起來這種歐風樣態或可追溯至山東德國殖民區,只是後來豬仔包透過戰後的香港發揚光大。豬仔包也有很多變化,比如蒜蓉豬仔包(在麵包中間的裂口塗抹蒜蓉)、包甜餡的豬仔包,其實部份包甜餡的歐風麵包都源自香港,所以香港麵包可不像一般人想得那單調,而是大家對港式麵包的多樣化不夠理解。
其實台灣人的創意也不差
台式麵包的發展史也很長,其間發展出很多獨具創意的樣式,最典型的就是包奶穌的炸彈麵包與肉鬆捲。炸彈麵包的歷史較長,早期物資缺乏時,紥實的炸彈麵包一推出就深受歡迎。受日本人影響,原本是綠豆文化的台灣人也很愛紅豆,所以日本紅豆麵包也深入台灣民間,近十多年我們又發展出蔴糬內餡的紅豆麵包,獨具一格。另外,據說台灣一般麵包店賣最好的是菠蘿麵包,這可能就受到港式風味影響。
除此之外,克林姆麵包、鹹葱麵包也深受民眾喜愛,歷久不衰,之前網友票選最能代表台灣的麵包的活動中,鹹葱麵包也名列前矛。而三峽的金牛角,改良歐洲的牛角麵包,變得更濃郁,甚至讓牛角裡面包入各種餡料,成為一個變化無窮的麵包款式。
米也能做麵包
台灣的氣候不太適合種小麥,偏偏國人的飲食習慣又不斷西化,越來越多人喜歡以小麥為主原料的西方食品,為了替國產米找出路,近幾年開始有人發展米做的麵包。以往米麵包仍須添加一定比例的麵粉增加筋性,以免麵包塌陷,現在用藕粉等在地食材替代麵粉做改良,已能做出百分百米製的麵包,預期未來能為台灣稻農擴大新通路。除了麵包,米也可以做成意大利麵,而且Q度還不輸杜蘭小麥做的意大利麵,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所有圖片均取自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