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不可集專欄/倒閣、罷免、公投 藍白綠主菜何時上?

愚不可集專欄/倒閣、罷免、公投 藍白綠主菜何時上?
愚不可集專欄/倒閣、罷免、公投 藍白綠主菜何時上?

余可及/資深政治記者

藍白聯手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在總統賴清德核可行政院的覆議案後,將在21日進行表決。與此同時,藍綠陣營也規劃了一系列下鄉說明行程。平心而論,這場覆議案只能算是「前菜」,接下來即將上演的暫時處分、釋憲乃至可能隨之而來的倒閣、罷免、公投等議題,才是「主菜」。而藍綠白也都在這場衝突中,充分展現自己的軟肋所在。

除了立法院議場的各黨衝突,作為支線,場外的「青鳥行動」也很吸睛。總計四場群眾運動,影響所致,民進黨甚至把自己的下鄉宣講,也命名為「青鳥」。雖然這幾場群眾運動,藍綠白各方有自己的解讀,但無論這些民眾是民進黨動員而來,或者挺綠民眾主動發起,其群眾能量,仍不容小覷。

而這場群眾運動,當然也就成了國民黨為什麼儘管在立法院的席次占優勢,但在社會輿論上,仍無法完全討到便宜甚至可能略佔劣勢的主因。民進黨「反國會擴權」、「反黑箱」的號召,不管是否言之成理,但至少看起來綠營支持者不但相信,而且有相當比例的民眾願意為此走上街頭,捍衛民進黨的主張。

而國民黨和民眾黨這一方,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別說願意走上街頭捍衛藍白主張的寥寥無幾,甚至在學界、社運界、一般民間社團,願意出來發聲挺藍白國會改革主張的也並不多。儘管藍白可以說這些都是「綠營側翼」,但對於接下來的攻防來看,這顯然是對藍白陣營相當不利的。

雖然目前眾多民調,支持民進黨立場者並不佔絕對優勢,甚至有些還是「支持國會改革者」佔多數;但這場持久戰不是一時半刻可以結束,接下來的戰役,就是看誰能掌握輿論的主導權。兩相比較下,當然綠營是略勝一籌,長此以往,輿論或民眾的支持反轉,變成一面倒支持綠營,並非不可能的事。

至於民眾黨,因為有相當網民支持,在網路上的聲量仍可和民進黨平分秋色。但在這一場場立法院的戰役之後,卻普遍被認為逐漸失去了政黨的主體性。幾個民調也顯示,藍綠白三個政黨裡,民眾黨是支持度下降最明顯的一個。長此以往,民眾黨面對的可能不僅僅是要不要繼續和國民黨緊密合作的問題,甚至可能會有內部的路線之爭。

雖然藍白各有問題,卻不代表綠營的問題不存在,甚至可以說,綠營的問題比起藍白更嚴重。首先還是從「青鳥行動」來看,雖然民進黨和主辦單位都宣稱總計有超過20萬人次參與,但實際上到底有多少人,相信民進黨心知肚明。而且活動所吸引的,到底是所謂的中間選民?或者是民進黨的「死忠者」?到了5月28日,參與者已經明顯比5月24日少了許多,這對民進黨來說,是個重大警訊。

截至目前為止,青鳥行動已爆發了在紐約時報廣場募款登廣告的團體、發起人涉及詐欺、內訌等情事。這些負面事件,幾乎就是當年太陽花運動後諸多參與者涉及不法的翻版。但至少當年的諸多負面事件,是在太陽花過了一段間後才爆出,但「青鳥行動」的負面新聞,卻是和行動本身同步展開。民進黨的核心支持者的形象如此,當然也會擴及民進黨的自身號召力。

另外不能讓人忽略的問題,是民進黨仍是「執政黨」,只要是執政黨,就會有包袱。賴政府的包袱是「8+」,不是從他就任職開始起算。可以想見,未來的諸多政治攻防,無論與國會改革法案是否相關,都會伴隨對賴政府或蔡政府的許多爆料、負面新聞。在此情況下,民進黨要在輿論上討到便宜,勢將有一定的困難。而那些所謂的網紅、學者,如果看到民進黨成為過街老鼠,還願意出來為其背書、講話嗎?

所以對民進黨和賴政府來說,所面臨的困境可能才剛剛開始。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現在信心滿滿,要國民黨發動倒閣,還嗆說要罷免、公投,但當議題不斷滾動下,重大的負面事件壓過國會改革等相關議題,所謂的倒閣、罷免、公投,民進黨應該提都不敢提了吧。

距離選舉結束不到半年,距離賴總統就任不到一個月,現在的朝野情勢,算是進入「膽小鬼模式」的互相衝撞期,大家現在都看不出有退縮的打算。但問題是,三黨是否都能看真的撞上去的後果?

菱傳媒原始網址:愚不可集專欄/倒閣、罷免、公投 藍白綠主菜何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