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不可集專欄/民眾黨最大隱患 是「小草」的「狂草化」
余可及/資深政治記者
隨著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收押,京華城容積率案也正式進入深入區。除了案情本身的進展,支持柯文哲和民眾黨的「小草」們,也在網路社群平台和各陣營猛烈廝殺。雖然這樣的對戰,讓民眾黨能維持一定的聲量,但長期來看,「小草」已經有「狂草化」的趨勢,成為當下民眾黨的最大隱憂。
所謂「狂草」,其實就是「狂粉」。舉凡運動賽事、演藝圈或者政治,或多或少都有「狂粉」存在。「粉絲」是公眾人物或團體的最大資產,而「狂粉」則可以說是粉絲團體的根基。因為只有信仰夠虔誠,甚至超過理性,才能成為「狂粉」。
但也因為多了信仰,少了理性,狂粉的存在,也常常成為公眾人物或團體的絆腳石。如不久前巴黎奧運上,女桌冠軍戰由中國的陳夢對戰孫穎莎,擁有廣大粉絲、暱稱「莎莎」的孫穎莎落敗,在場有「莎粉」向陳夢叫罵、比中指,就是典型的「狂粉」行為。這一事件,也讓中國官方關切起「飯圈(粉絲)文化」,並著手開始整頓。
政黨以意識形態和政策為號召,各自吸納不同光譜的支持者,隨著光譜強弱,支持程度也有強弱之分,所以當然也都有「狂粉」的存在。有狂粉並不稀奇,甚至未必是壞事。但如果政黨的支持者意象只剩下「狂粉」,那就是危機了。
因為一來,如果「狂粉」聲量極大,表示較為理性、中間的聲音被掩蓋,對於政黨要爭取較多的中間選民來說,當然會是阻礙。其次,既然是「狂粉」,往往非黑即白,容不下不同的聲音,因此往往會無差別攻擊,四處引戰,甚至誤傷友軍。第三,是狂粉多了,難免影響政黨立場,一方面是同溫層如此,一方面是為了抓住這群忠誠的支持者,穩住基本盤,所以「狂粉」就變成了「狂黨」。
無論藍綠,也都經歷過「狂粉年代」。這在民進黨至少發生過一次,就是在第二次政黨輪替前後、扁家涉及貪腐弊案期間。當時民進黨也有一批「狂粉」,拒絕接受對陳水扁的任何指控,甚至把黨內不同意見者冠上「寇」的帽子。那段期間,民進黨的中間選民幾乎完全流失,甚至在黨內也造成難以撫平的裂痕。
至於在國民黨,則至少發生過二次。第一次是2016年總統大選前「換柱風波」引發的「柱粉」潮,第二次則是2020年韓國瑜參選總統的「韓粉潮」。當時柱粉、韓粉都在網路造成極大聲量,但這些聲量都是對藍營的殺傷力,高過對綠營的殺傷力。可以說,國民黨及至今日都難以和民進黨抗衡,與這長達數年的「狂粉之亂」脫不了關係。
民眾黨是靠柯文哲的個人魅力而非政治訴求起家,因此在先天上,就已經有幾分「狂粉磁鐵」味道。不過從柯文哲正式踏入政壇起,醫師背景和「超越藍綠」訴求,還是吸納了許多理性且對藍綠不滿的支持者,這些人的選擇,大多還是理性大於信仰的。所以儘管還是有相對激進的「柯粉」,但整體來說,並沒有出現柯粉「尾巴搖狗」的現象。
但是自從政治獻金、選舉補助的假錯爛帳,到現在京華城案,即便最忠實的民眾黨支持者,從理性的角度看,都很難說柯文哲完全沒問題。因此理性思考的支持者,多半會選擇默不作聲,或者針對司法公正與否發聲;但完全信任柯文哲的「狂粉」,就一躍成為「狂草」,四處引戰、引戰。甚至連理性的支持者,都成為其攻擊對象。
會發生如此現象,除了與司法案件進展,造成支持者人心惶惶外,民眾黨內的政治人物當然也要負些政治責任。有些對柯文哲涉案的辯解之詞,實在荒謬到恐怕連講的人自己都很難相信,但還是被公諸於眾的地步。於是相不相信,就成了驗證忠誠度而非事實真假的依據;談到忠誠度,當然也就非黑即白,變成排他性很高的「狂草小圈圈」了。
民眾黨當前的內憂外患,自不待言。但黨內到現在抓不到輿論方向,甚至有「跟著狂草走」的趨勢,才是最大的危機,狂草出征謝立功就是一例。一旦民眾黨對外展現的,只剩下「狂草」的聲音,那麼做為小黨,民眾黨距離收攤也就不遠了。
菱傳媒原始網址:愚不可集專欄/民眾黨最大隱患 是「小草」的「狂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