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後兩週呼吸急促水腫 25歲女子罹病毒性心肌炎

一名25歲陳小姐四週前開始出現感冒症狀,因此到診所治療,兩週後開始有呼吸急促及上樓梯無法負荷、呼吸短促、胸口有壓迫感、兩下肢水腫數日無法平躺睡覺等症狀,經醫師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醫師表示,一般感冒或腸道感染經治療2週後出現胸悶、氣促、下肢水腫、端坐呼吸喘等症狀惡化時,可請醫師評估是否有心肌炎,及早診斷,早期治療。

台中市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徐敏耀醫師表示,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受病毒感染引起,依據典型的前驅感染病史及臨床發展的變化,大多數患者經適當治療後痊癒,部分患者可能發展成擴大性心肌病變,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不整、急性心臟衰竭和心因性休克死亡。

徐敏耀表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臨床徵候取決於心肌病變的程度和範圍,輕者可無症狀,重者可出現心臟衰竭、心因性休克和猝死。患者常在發病前1到3週有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表現如發燒、全身酸痛、咽痛、倦怠、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然後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或心前區隱痛、頭暈、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甚至發生Adams-Stokes症候群。

醫師表示,多種病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包括科薩奇病毒A、科薩奇病毒B、艾可(ECHO)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其中科薩奇病毒B是最主要的病毒,其他還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腦炎病毒、肝炎病毒、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愛滋病毒以及可能的冠狀病毒等。(張文祿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