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我的母親

圖文/曾薰慧

曾媽以高齡離世,沒有太多病痛折磨,阿彌陀佛。

感謝阿母從小到大的照顧,特別是在我於外地求學過程中的心靈陪伴。想念阿母阿嬤抱孫的笑臉盈盈,罵孫時的高亢音頻:「啊...啊...啊...危險危險,給我下來!」。還有我特別懷念的,有曾媽的小旅行。

近年有感曾媽時日無多,今年春天特別安排了一趟臺南之旅,和二姊一起帶著她走訪她小時候就讀的七股國民小學、阿公待過10年的嘉南大圳水利組合北門郡部七股監視所/工作站、七股的海邊,也回到她熱愛的長榮女子高級中學,接受老校友的貴賓級招待。每次聽著曾媽開心回味這趟旅程,我的心裡也跟著笑嗨嗨!

曾媽蔡麗瑛是外公蔡崔源的二女兒。阿公當年是八田與一走後,負責掌管嘉南大圳水利工程的接收委員之一,18歲進入水利會,一路幹到總幹事榮退。外公在七股治理鹽分地帶,成功地將瘠土化良田,成為一段水利史上的佳話。曾媽在優渥的環境下長大,蛋糕餅乾是家常,鮮蝦魚蟹是便飯。晚年的曾媽一直重複敘述在七股海邊的兒時記憶,那段日人臺人傻傻分不清楚的童年歲月──別人受殖民之苦,她則享殖民之便。然而,當母親的記憶漸漸被童年的美好佔滿,我的心裡也慢慢有了底。

(臺南市中西區南門路嘉南農田水利會宿舍,1975)

儘管如此,我還很樂於重複傾聽母親的兒時故事。她總是不知不覺遁入小學被班導以對待「日本人」的高規格方式對待,以及被日籍校長浦田彌叫上臺領唱的回憶。她的回憶完美地嵌入我近日處理外公過去於水利會任職期間的檔案史料捐贈任務中(BTW, 八田與一說,烏山頭水庫的建造只供50年使用,如今水庫的使用已經超過100年的歷史了。除了八田,其實還有許多臺人對嘉南水利的貢獻值得後人紀念,例如外公對嘉南大圳超過一甲子的奉獻)。七股的海風,水利站旁的圳道,七股國小的講臺,長榮女中的教室......媽媽常常開心地比手畫腳,得意地講述她學生時代的豐功偉業,以及小姐時代在臺南水利會工作時如何隻手騎單車,撐陽傘,晃蕩在南門路的街道上....

人生當中幾次跟阿母的生離,都是阿母垂淚。記得當年研究所棄國立政治大學就東海大學,臨行前阿母哭著求我改變心意,仿若我即將遠走天涯。「不就臺中嗎?」我不解地回應。真正要留美遠行了,阿母認命地對我慨嘆算命先生所言:「這輩子最小的離妳最遠」。多年後回到臺灣,又因工作的關係長住南部,終究無法在阿母身邊盡孝。

現在換阿母遠行了。這次的死別,換我垂淚了。但我不想留住阿母。曾媽一生功德圓滿,不應再留戀人世的苦。我擁有阿母滿滿的回憶與祝福就夠了。

長子曾哥在曾媽離世前一晚夢到爸爸按門鈴來接媽媽。依他描述,阿爸依然一臉嚴肅相(應為臭臉,因為門鈴按很久沒人來開門)。這次曾媽動作倒是挺快,在哥哥開門時已著裝完畢,在門外準備離開了(曾媽往常出門總是拖拖拉拉,最終令父親動怒)。我想可能是有責任感的父親銜命而來,要帶領傻乎乎的曾媽平安走過中陰,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希望這對冰火夫妻在另個世界能盡釋前嫌,攜手同修,共創美好。感念父母,我們子女也會在世間繼續前行,圓滿曾爸曾媽給予我們的美好人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