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新馬華裔青少年 華語人文營走過16年

新馬營也是慈大運動會上的嘉賓。
新馬營也是慈大運動會上的嘉賓。

與台灣學制不同,現在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學校的長假,自11月中放到1月初,接下來是新學年的開始,利用長假,慈濟大學華語中心舉辦「2019新馬華裔青少年華語人文營」自11月25日到12月7日共有89位新馬青少年參加,華語中心安排了講座式的華語課以及包括茶道、花道和花蓮采風活動,同時並邀請各系師生介紹科系特色,12天的行程豐富多樣,新馬青少年的華語不但進步了,也從課程中學習很多。

透過遊戲讓新馬青少年更認識社工的工作。
透過遊戲讓新馬青少年更認識社工的工作。

慈大新馬營華裔青少年華語人文營自2004年開始舉辦,已經16年,主要對象是15歲到18歲青少年,正好也是開始思考未來求學和人生方向的階段,課程主題結合YOUNG善青年及慈悲科技,讓大家看見臺灣年輕志工發揮自己專長,帶給社會一股年輕正向的善能量。另外還有包括人際溝通等課程,並邀請到罹患小腦萎縮症的林子期,分享他如何不被命運打倒,在社會愛心人士和朋友的幫助下,勇敢活出屬於自己的色彩。

邀請到罹患小腦萎縮症的林子期,分享他如何不被命運打倒。
邀請到罹患小腦萎縮症的林子期,分享他如何不被命運打倒。

來自馬來西亞的莊文膊同學表示,這是他第一次來台灣,台灣和他想的不太一樣,有很多美麗的建築和風景,尤其是他還有機會到慈濟靜思精舍,有回家的感覺。他也是第一次知道無語良師,原來這世界還有人願意將身體捐出奉獻給大家,非常感動。

幾天的營隊生活,年輕人很快的玩成一片,新加坡溫芷逸同學分享,「熱青年,SHOW吧」潘信安老師用自己的經驗,鼓勵年輕人要勇敢追逐理想,尤其現在還沒有很多阻礙的事,不要等到老了才去後悔,給他很大的鼓勵。

新馬營同時還安排了包括醫學院、國際學院、教傳院、人文社會學院等科系亮點介紹,由各系的老師和學生分享學系特色和學習經驗等,東語系拿出壓箱寶浴衣,教導同學如何穿浴衣,還有人發系同學分享實習經驗,以及社工系同學利用團體遊戲展現社工團隊的特性。

新馬營同時科系亮點介紹,由各系的老師和學生分享學系特色和學習經驗等,東語系拿出壓箱寶浴衣,教導同學如何穿浴衣。
新馬營同時科系亮點介紹,由各系的老師和學生分享學系特色和學習經驗等,東語系拿出壓箱寶浴衣,教導同學如何穿浴衣。

「Social work是什麼?」年輕學子多數知道這是幫助別人的工作,但是有薪水嗎?幫助別人的錢從哪裡來呢?馬來西亞也有社工嗎?大家對社工充滿了好奇,社工系學生更設計了團隊遊戲,讓大家知道社工需要團隊合作,透過討論,找出最適合的方法來幫助案家。

新馬營總領隊張瑞詩師姊自2011年開始協助帶隊,她表示每次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青少年的成長,有些學生因為想念家人還會一邊洗衣服一邊哭,但經過十幾天的團隊生活,他們學會時間管理、金錢管理等,而這些人平時在家鄉就有上慈濟人文課,但是這幾天更密集,學習更多。

營隊安排了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慈大隊輔劉曉敏和潘聰穎,劉曉敏在2012年國三時就因為參加新馬營而第一次踏上台灣慈大。「當時覺得環境好好喔!所以高三在考慮大學時,就決定念慈大了!!」曉敏說,看到15歲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弟妹,會忍不住想「我當時也這麼嫩嗎?」因為是同鄉所以覺得特別親切,也會盡力解決各種生活問題,當課輔的挑戰也培養劉曉敏解決問題的能力。

營隊安排了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慈大隊輔劉曉敏和潘聰穎(穿學士袍),劉曉敏在2012年國三時就因為參加新馬營而第一次踏上台灣慈大。
營隊安排了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慈大隊輔劉曉敏和潘聰穎(穿學士袍),劉曉敏在2012年國三時就因為參加新馬營而第一次踏上台灣慈大。

新馬營在花蓮的課程於5日結束後,接著到慈濟苗栗園區進行慈悲科技體驗活動,並於7日返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撰文/李家萓,攝影/李家萓、華語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