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蕭嘉宏老師開發提升醫療影像工作流程

想像一下,當你去醫院做X光或其他醫療影像檢查時,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首先,你的影像會被存在電腦裡(嗯,現在已經很少用X光片囉!)。接著,醫生會依據影像做出診斷。

醫生看過你的X光片後,或許會馬上做診斷,或許他還得想想。醫院的工作很忙,他看過了,做了初步的診斷,但或許等晚一點,他會忽然想到「那個X光片上好像有個地方有點特別?」

這時候,他不見得是在診間;或許他在醫院的餐廳、或許他正在參加研習。這時候,他會想要馬上看到你的X光片。

如果這時候他可以用手機打開觀察影像,那就好了。但常常因為種種限制,讓檔案打不開、或者打開了,但是影像變形無法觀察。真叫人懊惱!

為了要解決這些問題,慈濟大學醫學資訊學系蕭嘉宏老師,致力於研究如何改進醫院處理和分享這些醫療影像的方式。

蕭嘉宏老師與他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法,結合 FHIR 電子病歷和 DICOMweb 醫學影像標準,建立了一個新的工作流程系統,使得醫療影像不僅可以更容易地被儲存和檢索,而且醫師能夠更方便地在不同的裝置上查看這些影像,進行標記和註釋,從而提供更準確的診斷。

例如,當一位放射科醫生需要檢查一個患者的X光片時,如果使用的是蕭老師的系統,他們就可以直接在電腦或平板電腦上查看影像,並在影像上直接進行標記或寫下註釋,所有這些資訊都會即時保存並可以立即被其他醫護人員檢視。

這種新的工作流程不僅讓醫生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也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夠更快、更準確地被診斷出來,提高了醫療服務的品質。更好的是,蕭嘉宏老師團隊開發的新的方法,為研究人員和技術創新者提供了一個平台,他們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探索新的醫療影像技術和應用,如利用AI進行影像分析和處理,並將這些創新成果更容易地整合到臨床工作流中。

從第一關到櫃檯報到,到門診,進行檢查,放射科醫師寫報告,病人回診看檢查檢果等,慈大蕭嘉宏老師團隊結合 FHIR 電子病歷和 DICOMweb 醫學影像標準,建立了一個新的工作流程系統。
從第一關到櫃檯報到,到門診,進行檢查,放射科醫師寫報告,病人回診看檢查檢果等,慈大蕭嘉宏老師團隊結合 FHIR 電子病歷和 DICOMweb 醫學影像標準,建立了一個新的工作流程系統。

參考文獻:

Tang ST, Tjia V, Noga T, Febri J, Lien CY, Chu WC, Chen CY, Hsiao CH. Creating a Medical Imaging Workflow Based on FHIR, DICOMweb, and SVG. J Digit Imaging. 2023 Jun;36(3):794-803. doi: 10.1007/s10278-021-00522-6.

撰文/葉綠舒;攝影/曾繼鋒,蕭嘉宏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