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里山論壇探索食物森林農法 推動永續農業

面對日益惡化的極端氣候與快速的土壤劣化,全球各地的農業專家們正致力於尋找可持續且有效的農業方法。慈濟大學自今年五月開始舉辦了一系列的「里山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實踐者和專家,推廣食物森林這一創新農業方式,並將於5月31日至6月1日舉辦第二次的里山系列活動「趨合食物森林農法工作坊」,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5月1日至5月8日,慈濟大學舉辦第一場的「里山論壇」,主題為「食物森林農法初探及示範農地實作」,食物森林是結合有效的農場規劃操作與森林生態系統,發展一套經濟可行的食物森林農業,為人類未來糧食供應找到永續之道。邀請到德國友善自然農法實踐者Tobias Neugebauer。Tobias專長於土壤生物學與堆肥、市場化農場經營、土壤生物評估、堆肥茶和不翻耕農法。Tobias解析了食物森林農法的核心理念和操作方式,食物森林是模仿自然森林生態系統,透過多層次的植物配置和多樣化的物種互補,達到生態平衡與土壤肥力的提升,進而實現農業的永續發展,Tobias並分享了他在各國觀察農法的寶貴經驗與紀錄。

研討會透過實體和線上參與,吸引了近百位聽眾,除了理論探討外,並帶領大家到秀林鄉加灣部落示範農地,讓大家親身體驗食物森林農法的實施過程。「花蓮縣原住民農經文教多元關懷協會」高齡80歲的胡美雀理事長表示,食物森林農法讓他回想起許多過去祖先的農務文化,胡理事長強調:「我們應該找回最貼近自然及族群的農業方式及文化。」

示範農地的地主戴清美小姐原本是一名護理師,退休後希望能夠復甦家裡的農地,透過慈濟大學USR計畫團隊提供的資源和學習機會,讓她在農業知識方面得到了極大的幫助。戴清美說:「現在我的農產品不僅在慈濟大學的食在永續合作社及食在小市集販賣,也學習農產品加工的課程。我就像小嬰兒一樣學走路,跟著不同的老師一步一步學,講師教導的食物森林農法對我來說也很新鮮,可以多樣嘗試看看。」

慈濟大學USR計畫共同主持人邱奕儒教授表示,慈濟大學一直致力於推動能因應氣候變遷的友善農業及相關議題,食物森林農法是一種能夠有效應對氣候變遷和土壤劣化挑戰的農業方法,慈大將繼續努力推廣這一農業方式,使更多人認識和應用。

為進一步推廣這創新農業方式,慈濟大學將於5月31日至6月1日舉辦第二次的里山系列活動,邀請四位講者及專家:Tobias Neugebauer(德國籍友善自然農法踐行者)、魏趨堯(食物森林與樸門永續生活設計師)、邱奕儒教授(慈濟大學SDG中心主任)、顏嘉成(花蓮縣樸門永續生活協會理事長)。

歡迎對食物森林農法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參加,詳情請洽慈濟大學USR教學研究中心張小姐,電話: (03) 856-5301分機5522,或填寫活動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EdXgvhbzpCwv3WBK8。

撰文/張馨云;攝影/詹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