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結合科技情 學子展現創新發明
現就讀國立海洋大學蕭采宣、輔仁大學賴廷愷共同發明一種能量轉化與儲存的裝置「儲能備災的微型空氣發電機」,能在各種天災或山難發生時,提供即時電力;另外,來自花蓮玉里高中團隊則有鑑於臺灣地質環境引發高頻率的地震,因此研發一個模組化家具套件「奈震甲居」,特別為年長者及行動不便者在地震時提供應對方案,他們分別在第七屆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中獲得大專院校及高中職組別中第一名。
由慈濟基金會、慈濟科技大學共同舉辦第七屆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11月18日在植境進行總決賽評比,評審針對共計24組決賽團隊(大專校院16組、高中職8組)的發明,提出生活實用、操作便利、價格合理、市場接受、應用難易等層面,評核審視產品的整體完整度,並回饋各團隊建言與問題,部分產品在對應弱勢族群的研發過程中,也期許永續發展及社會影響等思維。
「儲能備災的微型空氣發電機」通過鎂-空氣燃料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有別於過去緊急發電常用的柴油發電機,空氣發電機產生高功率、輕便攜帶型,有空氣地方就能發電,非常適合為行動手機或穿載式裝置快速供電,能在各種天災或山難發生時,提供即時電力,守護救災不中斷。
研究團隊表示,在創作的過程中,以多孔性的蜂巢為靈感,結合綠色化學思維,將活性碳改質摻雜奈米金屬銅,創造出低成本、實用性高的新型鎂-空氣儲備電池,此電池在乾燥狀態下可以長期儲存,若遇災難或突發狀況時,只要臨時加水就能立即活化,此外在發電過程中完全淨零碳排無污染,是一種永續環保的綠色能源。
另外,由於臺灣地震頻繁,加上臺灣已踏入高齡社會,對於年長者與行動不便者在地震當下該如何應變成為了一大課題。經由調查後發現:多數年長者對地震感到恐慌,卻無實際防震準備。「奈震甲居」桌板使用蜂巢回收鋁結構,下方設有握把和LED燈,可提供支撐和照明,桌腳設計為有拉門的橢圓形櫃子,椅子具儲存空間並有二段式開口設計,可增加儲物空間和存放物資,內建蜂鳴器及緊急按鈕可提升被救援率。
「奈震甲居」充電儲物式推車為三層結構,可存放藥品、食物、水等,底層設有充電電池和藍芽喇叭,可作為求救之用。綜合以上,符合5R中的少用、重複用、修理再利用、清淨回收有大用。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表示,大家應該都有聽過這個問題,就是善與惡拔河,到底誰會贏?答案是多的那一方,今年已是第七屆的慈悲科技競賽,慈濟非常重視,也結合了慈善、醫療、教育等志業一起來共同成就,就是希望讓地球跟人類都能找到永續解方,希望年輕朋友將科技運用在對的地方,對人類、對地球而言都是最佳的方式。
慈濟科技大學羅文瑞校長肯定逐年參賽的作品質量越發增強,參賽數量也增加,希望參賽的同學們,不論是大專或是高中職,能繼續發揮創意進行慈悲科技的設計,即使畢業後仍然可以在這個領域持續投入,並藉由競賽活動激發同學們的創意及想像力,雖然體力有限但腦力是無限的,讓教育意義除了向下紮根,也向上延伸彼此分享創意想法、交流研發經驗,「一場競賽將課堂向外延伸,成為全國參賽的青年學子們另類校外教學體驗」。
慈濟基金會表示,透過關注多元的社會議題,進而觸及更寬廣的族群與層面,探討問題並提出研發的解決方針,也看見人與人之間持續啟發慈悲心的社會影響力,造福人群挹注一股正能量。
(撰文、攝影/顏福江、李佩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