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合心共識營 共飲法水傳承法脈

     開學在即,慈濟大學9月3日於靜思精舍舉辦113學年合心共識營,這也是自8月1日合校後第一次共識營,劉怡均校長,戴昌賢資深副校長,陳宗鷹副校長,何縕琪副校長,及一、二級主管們近百人參與,回到慈濟人的心靈故鄉,溯本教育源頭,傳承慈濟法脈。

     上人開示,當初籌建護專、醫學院,現在因緣會合,於今年八月合校成為慈濟大學。從護專張芙美校長、慈濟醫學院李明亮校長接任起,只有兩個要求,「第一是素食,第二是制服」,代表的是內在的氣質和外在的形象,期待學生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並朵朵綻放為社會為人群付出,看到大家有志一同為慈濟教育付出,正如慈大校歌「學海遼闊,有緣同航。」

     劉怡均校長感謝主管們在合校後一起承擔校務工作,慈濟教育志業在許多前輩們的努力下才有今日的成就。靜思精舍是四大志業根源,希望主管們深入瞭解,與慈濟志業密切結合,接引有心向上的人進入慈濟大學,為社會培育更多善種子。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鼓勵主管們,要改變內在的心境,再改變外在的環境,讓學校達到行政共力、教學共融,研究共長,保持成長性思維,讓學校能夠持續朝著使命和目標前進。

     慈善是慈濟的根本,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以【慈善58-成果與展望】為題,分享慈善的成果與展望,以2023年為例,慈濟援助136國,在68個國家都有分支聯絡處,包括非洲的學校建設、修井工程、興建大愛農場等。在台灣,,只要是有需要的地方就能看到慈濟,如「安美計畫」」,在22縣市,協助2,829戶長輩居家安全修繕。顏執行長強調,慈濟環保舉世聞名,其中有九萬多個受證慈濟環保志工中,許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輩,不但從中活動筋骨,還藉機活化大腦,讓顏博文執行長直言,「做環保就是最好的長照」。

     飲一杯智慧的水,由靜思精舍晴師父、寋師父、懷師父、晗師父、佩師父、雨師父與師長們溫馨座談,勉勵大家用心在每個變化,以共鳴、共振、共行的精神推動工作。不忘提醒,慈濟是大家的家,希望大家有空要常回家。

     慈濟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幽默風趣的分享自己從成功企業家轉變為慈濟志工的經歷。深深感受到,除了付出無所求,還要時時抱著尊重、感恩心,才能轉識成智,真正擁有富貴幸福的人生。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洪靜原主任以【盤點生命深入法隨】為題,鼓勵大家做一個會說話、會吃飯、會走路的菩薩。慈濟走過58年,從花蓮到全台,再擴散到全球日不落,埋下許多慈濟善種子。上人期許志工社區化,每一個人都能勇往直前,雖然在災難面前顯得渺小,但仍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創造最大的良能。慈濟的善行從小額捐款到大規模援助,都顯示出對於慈善的堅持與努力。靜原主任表示,慈濟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而且要先自律。讓同仁發自內心的接受及服從合理的工作制度,在職務外更要互相合作,主管更要樹立自愛、自律的典範。

     全世界處在AI浪潮中,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分享「AI與大愛:醫療與教育應用」,’王執行長提到,AI應擴增而非取代人類能力,「不要怕AI,而是要成為一個善用AI的人。讓AI變大I(愛)」。要如何善用科技,而不是在這價值觀混亂的時代錯用科技,王執行長表示, AI最終還是需要「BI(Buddha Intelligence)」菩薩的大愛,正如慈濟教育理念,重視人文教育,善用AI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發揮人生與發揮生命的價值觀。

     一天研習主管們收穫滿滿,8月1日上任至今才32天的戴昌賢副校長分享,每天都震撼中,每天都在學習,非常榮幸參與大家庭。學務處課外活動組組長徐志杰分享,慈濟的精神在於合和互協、大愛教育、服務學習與經驗傳承,希望這些理念融入工作與生活中。這次合心共識營不僅讓同仁彼此間更加認識,同時也發現,許多教職同仁不僅在慈濟立業,在慈濟成家,甚至二代,三代都是慈濟人。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蘇伯琦主任分享,他與慈濟的因緣從媽媽開始,媽媽是慈濟志工,小孩也念慈濟學校。蘇主任期勉接任系主任,將兼顧傳統教學與創新,帶領師生與國際接軌,也感恩慈濟基金會給予充實的資源。醫學院副院長尹立銘提到小女兒也是慈濟學校畢業,目前在香港讀書也會利用空閒時間到靜思堂當志工。醫資系主任潘健一感恩孩子在2020年畢業於慈濟科技大學,是一個非常懂事孝順的孩子。護理學院的師長在彭台珠院長代領下,透過手語詮釋院歌,讓與會者感受護理教育的精髓及人文之美。

     慈濟大學113學年度合心共識營,讓主管同仁們感受到更多的關懷和支持,也在慈濟大家庭裡,領受法水,為慈濟大學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撰文:慈濟大學/攝影:許榮輝、李家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