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舉辦青年公益計畫 讓青年實踐公益行動

讓社會大眾看見全臺各地青年的社會創新實踐,以「公益」理想出發,一同關心所居處的土地環境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
讓社會大眾看見全臺各地青年的社會創新實踐,以「公益」理想出發,一同關心所居處的土地環境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

慈濟機會鼓勵新世代青年朋友投身公益並關注多元社會議題,6月15日下午在臺北市的植境舉行「第七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Demo Day」經過培力課程、業師會議、二季總導師會議的互聯與研討後,十一組團隊的青年夥伴們透過決賽錄取,以現場短講方式,分享他們對於社會創新滿滿的想法,如何將構思計畫付諸行動,為社會帶來正向的影響,讓評審團舉牌評出「我要輔導、我要合作或加油好嗎?」

(圖左)放大視野,想像未來的導師、業師、評審團和十一組團隊,以手勢比出他們把影響力放大了。(圖右)團隊以現場短講,分享他們對於社會創新滿滿的想法,如何將構思計畫付諸行動,為社會帶來正向的影響,讓評審團舉牌評出「我要輔導、我要合作或加油好嗎?」。
(圖左)放大視野,想像未來的導師、業師、評審團和十一組團隊,以手勢比出他們把影響力放大了。(圖右)團隊以現場短講,分享他們對於社會創新滿滿的想法,如何將構思計畫付諸行動,為社會帶來正向的影響,讓評審團舉牌評出「我要輔導、我要合作或加油好嗎?」。

慈濟基金會自2017年起攜手青年,創造社會共好、永續、創生,讓社會大眾看見全臺各地青年的社會創新實踐,以「公益」理想出發,一同關心所居處的土地環境與全世界需要被幫助的人、事、物,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也擴大到亞太地區,讓熱血青年組團隊提案。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主任秘書林祝里說:「慈濟已連續七年舉辦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今天我是第一次參加Demo Day,讓我看到年輕人的創意,如何觀察社會,和實踐社會的作法,和永續、創新。」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主任秘書林祝里說:「慈濟已連續七年舉辦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今天我是第一次參加Demo Day,讓我看到年輕人的創意,如何觀察社會,和實踐社會的作法,和永續、創新。」

第七屆的十一組團隊短講分享有「addLEss循環時尚、一野森林、大可創藝、好農莊園、米濃聚落、恰口科研、樂˙斯屬、聽見AED、大人物世代農業新時代、愛女孩、Global Cerah」,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主任秘書林祝里說:「慈濟已連續七年舉辦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第一次參加Demo Day,讓我看到年輕人的創意,如何觀察社會,和實踐社會的作法,和永續、創新」。

慈濟的青年公益實踐計畫也是在幫青年署做整合呈現。青年署有三面向,第一是公共參與做公共事務,做志工;第二是從零到一的職能探索,做職涯發展規劃;第三是不只看到臺灣,更要放眼國際,做串連國際的事,讓世界看到臺灣。這些計畫跟慈濟很貼近,青年署的願景是陪伴青年,發展理想的自己。

志願服務的願景非常重要,為了獎勵鼓勵青年參與志工服務,結合所學的發揮志願服務的影響力,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青年署也舉辦青年志工獎的青志獎,歡迎優質團隊報名參加,一同關心社會議題,一起展開志願服務行動,感恩慈濟與公部門攜手合作推動。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與會致詞說:「致力培育人才,優質團隊,感恩業師和導師們的培育指導。期望青年朋友、業師們再一起攜手努力為臺灣、全球,為永續發展目標做努力」。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與會致詞說:「致力培育人才,優質團隊,感恩業師和導師們的培育指導。期望青年朋友、業師們再一起攜手努力為臺灣、全球,為永續發展目標做努力」。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致詞說:「致力培育人才,優質團隊,感恩業師和導師們的培育指導。社會需要大家關注投入,在環境、教育、貧窮、飢餓等各方面,以及社會、全球的議題,都非常重要,很需要大家來協助。」

現今大家常說AI科技,科技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AI運用雖帶來方便,但讓人擔心到另一面,是需耗損大量能源和水的需求、碳排放和電子廢料的持續增加。期望青年朋友、業師們再一起攜手努力為臺灣、全球,為永續發展目標做努力。

致力食糧供應的恰口科研,是一群來自清華大學材料碩博士及專業農民團隊組成,經農科院、國科會TTA及經濟部輔導,他們以創新農廢提煉再利用於農作物保鮮儲存計畫。團隊成員程浩軒表示,透過慈濟平臺既有的經驗、資源與新穎的科技做結合,「讓我們有管道的幫助農民解決欠收、蟲害,延長保鮮等等問題,協助農民走出困境,這是我們的目的與方向。」

以IOT警報器為核心的五年社區急救養成計畫聽見AED團隊陳治圩說:「我是一位急診醫師,常看到很多病人送來急診,但等不及急救就往生,因此我們走出急診間,與消防隊結合做教育訓練。」
以IOT警報器為核心的五年社區急救養成計畫聽見AED團隊陳治圩說:「我是一位急診醫師,常看到很多病人送來急診,但等不及急救就往生,因此我們走出急診間,與消防隊結合做教育訓練。」

以IOT警報器為核心的五年社區急救養成計畫聽見AED團隊陳治圩說:「我是一位急診室醫師,常看到很多病人送來急診,但等不及急救就往生,因此我們走出急診間,與消防隊結合做教育訓練。」

急救不能等到救護車到來,必須在病人倒地時就給CPR與AED,執行方向以聽見AED拯救每顆心為核心,提升患者到院前的急救存活率,做資訊整合的提供給一一九救護派遣中心連接的IOT警器以及line急救系統平臺,把握急救機會三面向「一三九五」一分鐘內CPR,三分鐘使用AED,百分之九十五的病人存活出院,這是我們搶救的目標。

慈善創新的大可創藝,透過多元藝術創作演出及教育推廣,用藝術介入社會,致力文化平權、關注社會特殊議題。大可創藝創辦人暨執行長潘思廷說:「成立大可創藝的動機跟我的家庭背景有關係,從小父母不在身邊,常寄住親戚家,因而在國小時認識聽障人士,並以紙筆、比手畫腳與之交談的成為朋友。我的專長是表演藝術,想以此介入社會。」

(圖左)與會貴賓、導師、業師、評審團,投下他們心目中的最有發展的潛力團隊和最佳人氣團隊獎。(圖右)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總導師陳珮甄語重心長的跟團隊信心喊話與勉勵「你們做的社會公益計畫是有意義的,並且能夠改變這個社會,讓社會更好。」
(圖左)與會貴賓、導師、業師、評審團,投下他們心目中的最有發展的潛力團隊和最佳人氣團隊獎。(圖右)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總導師陳珮甄語重心長的跟團隊信心喊話與勉勵「你們做的社會公益計畫是有意義的,並且能夠改變這個社會,讓社會更好。」

十一組團隊短講分享結束,評審團決選出發展潛力獎「恰口科研」;最佳人氣獎第一名「大人物時代」和第二名「一野森林」。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總導師陳珮甄說:「今年是我參加第三年的總導師陪伴青年團隊。看到團隊投入青春,以理想為方向,以一股傻勁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也讓社會人士看到年輕人不是只會作夢,還能為社會做公益。」

(撰文/吳珍香,攝影/羅景譽、周素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