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55周年「信仰」-愛善為寶 廣披寰宇

上人曾說,台灣以愛以善為寶,慈濟成立55年來,全球慈善關懷足跡已達124國,在國際間,藍天白雲的身影,已然代表台灣良善的力量。慈濟何以擁有這股軟實力? 這是來自眾多會員長期捐款,聚沙成塔,滴水成河,哪怕只是小小的,微薄的捐款,善念共聚就能成就一番大作為。慈濟啟發愛心,行善沒有門檻,匯入慈濟的愛,成為一股暖流,遍及世界各地溫暖人心。

家門前的環保站,林秀鸞日夜開放。

慈濟志工 林秀鸞:「她的心不殘,雖然手這樣稍微影響,人家她的心很堅強。」

彎腰做環保,弄得一身髒,沒錢領,還自動繳款,記不得究竟過了多少年,到底捐了多少錢,全然不求回報。

慈濟志工 林秀鸞:「她很有心,一筒一筒的錢筒,常常拿來捐。」

慈濟會員 黎秀琴:「看師父這樣為天下的人煩惱,我們也盡一點心而已。」

林秀鸞 與 姚春珠:「阿彌陀佛,同學,又要來跟你收功德金了。這麼快,我有準備起來了,真好,感恩,祝福你,功德無量。」

慈濟會員 姚春珠:「繳30多年了,雖然我(捐)不多,但是我有心就好了,種福田,師父幫我們拿去做好事,這是我最開心的。」

慈濟志工 林秀鸞:「也感恩你給我愛的鼓勵。」

林秀鸞身邊,就有200多位這樣的人。

慈濟志工 林秀鸞:「你護持大愛台,就是幫助師父傳法,要多做,種善就有福了,(她很會邀約),你肯拿出來,我才有辦法邀約,你不要看20元,在非洲很好用,20元在那裡很好用,所以,你跟上百個,數十個國家結很好的緣。」

靜宜大學社工與兒福系副教授 王秀燕:「這是要靠很多小人物,還有很多人的共識跟認知,跟願意去做這件事情,才有力量,讓這些人可以,走去那麼多國家。」

慈濟援助全球各地,慈善關懷足跡已達124國(家地區),靠得正是這股力量。

慈濟志工 陳秀鷹:「其實想起來,一個人你自己,真的沒有做什麼,可是一群人,就可以成就很大的一個事情,所以才有一句話說,一個人走得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遠。」

來台超過半個世紀的,義大利神父呂若瑟,在給慈濟55周年的,祝福信中說到,(進cg 信件格式)大家皆為平等,需要彼此關心、尊重及照顧。神父敬佩上人,雖然是佛教徒,不過他的作為及精神,與耶穌,瑪利亞,及教宗方濟各所推動的精神相同,都是愛人如己。

慈濟志工 楊明達:「台灣的愛心很足夠,只是我們藉著這個事件,來啟發愛心,力量也許是非常微薄,小小的,像以前的募款都是在街頭,每個人這樣募款,把他小小的愛心投下去,讓我們做出一個很大的貢獻。」

陳秀鷹現年65歲,早在31歲那年她就決定,助人是畢生志向。

慈濟志工 陳秀鷹:「我覺得生命的過程中,有比上班朝九晚五,更值得我去做。」

數度請辭都無法如願,她寫了一封文情並茂、嚴肅又誠懇的辭呈,告別職場。

慈濟志工 陳秀鷹:「初中參加全國,女童軍大露營的那個宗旨,就是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一直到出社會上班,根本社會找不到真善美的世界。」

因為行善理念不謀而合,從那時起,她就全心投入慈濟。

慈濟志工 陳秀鷹:「後來我覺得,慈濟世界就是真善美的世界。」

慈濟創立在1966年,當時,台灣人均GDP,才249塊美金,那一年美國人均GDP 2萬2 ,是台灣的93倍之多。2020年台灣人均GDP,已達2萬8千美金,美國則是6萬3,如今縮至2.2倍,數字說明了台灣經濟成長,這55年來,台灣不只走過艱困的待援時期,還累積了豐厚的愛心存底。

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執行長 王雪虹:「像慈濟基金會,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典範,他們(慈濟志工)藍色身影,出現在最困難的時候,這樣子的影像,是深植國際人心的,這代表的是一個,台灣良善的力量。」

還有一群人,雖然沒有受證為慈濟志工,沒有穿上這套藍天白雲,但憑藉自身的信用與好人緣,號召力同樣叫人驚豔。

陳秀鷹 與 楊愛雪:「我進來(慈濟),她就開始繳功德款了,我是她的第5個會員。」

慈濟志工 陳秀鷹:「她(楊愛雪)的會員,最多曾經超過500戶,叫她受證,她都不要,她說,我一個月光是,陪伴這些會員,收功德款,就沒有時間了。」

慈濟會員 楊愛雪:「老菩薩,收據給你,(你叫我記得拿收據),對,你的收據在這裡。」

這是潛藏在幕後,無聲卻堅強的後盾。

慈濟會員 楊愛雪:「對,我完全就是,喜歡圓融一些事情,就是補這個缺口,從小學到現在,我的老師給的評語,就是熱心服務。」

行善從來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慈濟著重啟發,助人的可近性,沒有門檻。

靜宜大學社工與兒福系副教授 王秀燕:「讓你沒有壓力,是這個錢你出得起,因為你要叫人家捐2千塊,可能有些人,他沒辦法,但是你一個人(捐)200,小小的力量,它就有辦法產生這麼大的效果。」

四面八方的愛,滴水成河,匯入慈濟的善款,都被放大了希望,並且加倍發揮,在台灣如此,國際上亦然,愛心是一股暖實力,也是外交軟實力。

採訪撰稿:李雅萍

攝影剪輯:劉博明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被遺忘的一群 疼惜街友協助防疫
病疫中的溫情 大勇無懼 始終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