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科大原住民學生變身網紅 防疫宣傳族語影片

學生使用布農族語衛教,戴口罩需遵守的四原則,才能有效防疫。
學生使用布農族語衛教,戴口罩需遵守的四原則,才能有效防疫。

不說你不知道,光是「戴口罩」三個字,阿美族唸Kaci kocaw,泰雅族唸Sabu nqwaq,布農族唸Pa'aiav a ngulus,排灣族唸K isuqemu,太魯閣族唸Powsa hmuk quwaq,簡直是五花八門,眼花撩亂。然而,慈濟科技大學原住民學生,卻在暑假期間變身網紅,自拍自導自演,完成了以上五種族語的防疫衛教宣導影片,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慈濟科技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林宸伶表示,校方規定原住民專班學生每學期需完成24小時志工或人文時數。礙於遠距教學後,難以從事志工服務。所以,校方改採替代方案,鼓勵學生線上學習族語,再拍攝確診後的居家照護、正確的口罩戴法、環境消毒等防疫衛教宣導影片。尤其,只要完成30秒影片,就認證1小時志工,若全程說族語,志工時數就加碼三倍,等於1.5分鐘的全族語衛教影片,就有9小時志工時數。

儘管寫好了衛教宣導腳本,要串成句子與文法通順,只能回頭找長輩求救。
儘管寫好了衛教宣導腳本,要串成句子與文法通順,只能回頭找長輩求救。

對原住民學生來說,寫衛教宣導的腳本不困難,但是,要全族語發音,可說是高難度挑戰。因為大多數原住民學生對母語十分生疏,頂多只會講單詞,要串成句子與文法通順,只能回頭找長輩求救!護理科四年級張可欣(泰雅族原住民)表示,儘管寫好了衛教宣導腳本,還是逐字逐句的請教部落耆老,深怕唸錯了發音或聲調,嚴謹的態度,連爸爸都忍不住誇獎了幾句。

有別於衛教宣導的面對面溝通,學生得對著手機鏡頭,自顧自的把腳本一氣呵成的演完。護理科三年級學生余竺恩(布農族原住民)表示,少了眼神接觸的臨場感,又多了族語發音的「大魔王」考驗,還錄製到一半有家人亂入,第一版完成的影片,簡直就是搞笑版「凸槌秀」。

學生對著手機鏡頭,自顧自的把腳本一氣呵成的演完。
學生對著手機鏡頭,自顧自的把腳本一氣呵成的演完。

「原來當網紅,也是挺困難的!」因為,NG狀況不斷,少不了忘詞、卡詞、摔壞道具,還得注意光線充足、收音大小等。沒想到短短1.5分鐘的影片,起碼得花上1.5小時才能搞定,甚至事後重新配音,以及上字幕旁白。護理科三年級學生林芊紫(太魯閣族原住民)表示,媽媽幫忙掌鏡拍攝,阿公協助錄製族語旁白,自己還在示範消毒餐具的過程中,不小心手滑打破碗!多虧有全家人「神救援」的總動員,才不至於開天窗!

護理科二年級學生高琪(阿美族原住民)表示,影片完成後,上傳到家族群組,獲得滿滿的鼓勵。連阿嬤都說,「孫女長大了,會講更多族語了!」以後進醫院實習,也能和原住民病患多溝通,增加了語言的優勢。護理科三年級學生谷佳恩(布農族原住民)表示,學母語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不但能肯定原住民身份,更能傳承部落文化,還能意外聽懂長輩聊天的八卦!

影片完成後,學生上傳到家族群組,獲得滿滿的鼓勵。
影片完成後,學生上傳到家族群組,獲得滿滿的鼓勵。

撰文/葉秀品 、施怡華、張力友、林冠羽;攝影/慈濟科技大學提供